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走铁索桥过黄河,14岁时就进疆, 胶东大嫚徐美香为建设新疆“献了青春献子孙”

今晨6点 2012-06-13 00:57 大字

YMG记者宫铭源摄影报道

“献了青春献子孙”,这是晨报读者高明对自己母亲的印象,“我的母亲就是60年前从掖县(现莱州)乡村踏上西行征程中的一名14岁山东小嫚,我是那个年代进疆山东小嫚的孩子,同样经历了兵团的工作和生活。献了青春献子孙,是当年进疆中华儿女的真实写照。”

晨报“胶东女兵进疆60周年”系列报道推出以来,不少读者打来电话提供线索,越来越多的进疆胶东女兵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岁月染白了她们的双鬓,苍老了她们的容颜,也将无数感人的故事留在新疆。

胶东大嫚进疆,火车坐了十六节车厢

现家住蓬莱市麒麟街的徐美香,是晨报读者高明的母亲。1954年,当时年仅14岁的徐美香跟随着进疆队伍,从渤海之滨来到位于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告别家乡的那一刻,她就把自己的命运与新疆的屯垦戍边大业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当时我才14岁,在队伍中算是年龄比较小的,什么都不懂。”徐美香家住莱州驿道公社。那年夏天,徐美香上小学五年级,“其实当时不愿意去那么远的地方,我还有一年就小学毕业了,我想着毕业之后继续读初中,拿到初中文凭就出来找工作,那个年代还是挺看重初中文凭的。”

当新疆建设兵团征召女青年的通知传到驿道公社,徐美香的大姐正是当时莱州妇联的主任。“1952年已经招过一批女兵了,有的给家里写信,说那里的条件特别艰苦,家里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姑娘去受罪,当时的征召工作很难进行。”徐美香回忆,为了更好地开展征召工作,徐美香的大姐一咬牙,便替14岁的妹妹徐美香报了名。

一个14岁的孩子,从未离开爹娘身边,突然要到遥远的大西北,徐美香的父母也不愿意。“我们从驿道公社出发,走到掖县的时候,我父母托人想把我带回来,我大姐知道了坚决不同意,我只能跟着大部队继续前进。”

“当时人家其实不愿意要我这么小的,一般都征召十七八岁左右的。”徐美香回忆,当时烟台地区征召的女青年都属于一个大队,“我当时还小,记不清有多少人了,只记得当时一列火车上的十五六节车厢,坐的都是我们大队的人。”

走铁索桥过黄河,尘土塞满鼻子耳朵

对于出发的日期,徐美香记得很清楚。“我们是1954年4月出发的,当时咱烟台地区还没通火车,得先到潍坊去倒火车。”徐美香和大部队坐上了西行的闷罐车,随地铺成一个个铺位。白天打开车门看风景,晚上关上车门睡大觉,只觉得火车白天黑夜“咣当咣当”跑个不停。走过胶东半岛,走过齐鲁大地,走过华北平原,走过黄土高坡。吃饱了唱,唱腻了聊,聊够了玩,玩累了睡。

“我也不知道走了多久,光记得到了天水那天是5月1日,因为赶上劳动节,火车站上都挂满了过节的条幅,红彤彤的显得特别喜庆。”

过了天水,一路向西,再落脚的时候便到了兰州。“铁路到了兰州就到头了,我们在兰州下车休整,住了一个星期后才改换汽车继续前进。”徐美香回忆说,“我记得当时兰州的街道特别不好,尘土特别厚,几乎没到脚脖子。”

除了厚厚的尘土,兰州留给徐美香深刻印象的还有滚滚奔腾的黄河。“黄河从兰州城中穿过,我们要跨过黄河从城东到城西去坐车。当时我们走的是铁索桥,两岸之间拉上几条铁索,再铺上木板子就是一座桥。”徐美香回想起当年过河的情景,依旧有些害怕。“木板子离水面特别近,走的急了,木板子就会拍着河水,脚下就是滚滚的黄河水,生怕一不小心掉下去,有的小姑娘干脆吓哭了,蹲在桥上不敢走。”

过了黄河,坐上卡车,徐美香和大部队继续西行。从兰州经过十余个县城到达酒泉,往前就出嘉峪关了,到了长城的尽头,再往前路就不好走了。“女兵要过玉门关”,车队在艰难地行进,昼行夜宿,晚上汽车围成一圈,睡在车厢里或下车依着车轮挡风沙,赶上村镇就住到学校里,或在老乡家院子里、屋檐下过夜。走到镇店,停车收购大饼,装在麻包里路上吃;遇到河流、水塘就停下车,大家把满头满脸和塞满鼻孔耳朵里的泥土挖出来洗掉。“我记得到了甘肃最西边的一个镇子,领导说再往前就进入新疆了,大家高兴地跳起来,不知谁带头唱起了歌,‘解放区的天是明亮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想家时爬上高坡向东望,期盼看见大海就能看见家了

女兵们行程万里,抛下年迈父母,离开兄弟姐妹,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梦寐以求的“新疆好地方”。进了新疆,徐美香的脚步并没有停止,她跟随所在的兵团25团,前往位于疆北的阿勒泰市。“阿勒泰算是新疆的最北边了,那里风大雪大又干燥,经常流鼻血,一到冬天特别冷,八月十五就开始下雪了。”

徐美香回忆,当时的条件特别艰苦,“我们那里还没有土窝子,都住在草窝子里。都是拿苇杆子搭成板,然后弯成弓形,里面抹上厚泥巴,这就是我们的家。”草窝子虽然不透风,但到了冬天依旧很冷,“当时我们都得穿毡靴,毡靴里面还能再套一双鞋,可就算这样,冬天还是冻脚。”

艰苦的生活条件,让年仅14岁的徐美香特别想家。“当时岁数小,也不知道离家有多远,天晴的时候,我们几个岁数差不多的,都会爬上高坡朝着东面看,盼望着能看见大海,看见大海就能看见家了。”

把最灿烂的年华献给了新疆建设

由于照顾她年纪小,徐美香并没有分到连队,而是留在兵团卫生队工作,被分配到病房当护士。“当时病房里住的好多都是劳改犯,我第一天上班的时候特别害怕,不敢进病房,把盘子往病房的桌子上一放,就赶紧跑出来了。”

在卫生队工作了四年多,18岁的徐美香也到了嫁人的年纪。经别人介绍,徐美香和现在的老伴儿相识。“他比我大9岁,当年是个孤儿,是一位维族老妈妈把他照顾大,后来他参军,在部队的文工团工作。”

徐美香对她和老伴儿的婚姻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可据她的儿子高明回忆,两位老人的婚姻历经坎坷,在上世纪60年代末,两人还由于种种原因两地分居长达四五年之久。“两位老人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爱情,他俩相濡以沫走到今天,更多的是一种责任。”

60年前那些风华正茂的西行女兵,如今都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老祖母,早已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但她们凭借坚定的责任心,历尽艰难险阻,走过了曲折而光辉的历程。又继续培育出自己的儿孙们接替了建设和保卫新疆的重任。她们把生命中最灿烂的年华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伟大祖国的新疆建设,真正地做到了“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祖孙代代何所求,建设新疆根扎深”。

当年在新疆收割棉花的收割机

新闻推荐

世界葡萄酒界“奥斯卡”蓬莱揭幕, 10余名国际评委参评,近400款中外名酒摆擂

YMG记者凌云鹏李鑫通讯员张绍贤高林骆功信宋钰昨日,有着国际葡萄酒“奥斯卡”之称的中国国际葡萄酒·烈酒品评赛(VINALIES CHINA)在蓬莱市举办。作为中...

蓬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蓬莱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