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上接第一版在改造完寨里村的电网后他又用网改换下的电

烟台日报 2011-12-01 17:49 大字

(上接第一版)在改造完寨里村的电网后,他又用网改换下的电线,义务帮寨里村改造了农灌线路,从此村民浇水、打药全都用上了电。

有一天,汪浩又到寨里村走访。“汪所长,最近村里常常出现一家跳闸,全村就会停电的怪事,真烦人。”村支书纪蓬顺无意中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汪浩立即着手勘察寨里村的供电线路。他发现,一些村民入户线严重老化,易漏电造成二级保护器跳闸,是导致“一家跳闸,全村停电”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对村民入户线进行改造更新。

可是,根据线路产权规定,以电表为界,表前线在网改范围内,而表后线则属于村民个人的事情。所以,当汪浩跟所里的同事提出帮助村民改造入户线时,很多人想不通:这根本不是供电所的工作,何必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呢?

汪浩语重心长地给大家做起了思想工作:“给村民改造入户线不是我们的职责,可是,为群众服务是我们的本分吧?村民不懂电,不会自己改线路,我们懂电,帮他们改造一下入户线路,不是应当应分的吗?我们只要费一点儿心,就能给老百姓消除无数的安全隐患,我觉得值!”

在汪浩的带领下,南王供电所将13个村的表后线全部更换成6平方两芯电缆,全部安装了三级漏电保护器。“一家跳闸,全村停电”从此在南王成了历史。“这本来就是老百姓自己家的事情,汪浩不但帮想到了,还帮我们干到了”,纪蓬顺感激不已。

心里装着群众,才能发现群众所需所求;心里装着群众,才能为群众真心解决问题。汪浩的心里,时刻装着群众。

姜家沟村72岁的夏玉洪,夫妻两人均有残疾,无儿无女。汪浩偶然了解到老人的情况,便悄悄和老人结成了帮扶对子,经常给老人送来米、面、油等。“谁说我们没有儿女?汪浩对我们老两口,比亲人还要亲!”夏玉洪常常对人这样说。

农村电网改造难,最难莫过于线路改造补偿。也是因为心里装着群众,汪浩在线路改造补偿工作中,总是千方百计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2010年7月,寨里村线路改造时,需要对很多苹果种植农户进行补偿。这是汪浩第一次处理这样的事情。汪浩能理顺吗?包括师傅邹增贵等许多“老电业”,都对这桩难事捏了一把汗。

汪浩知道,要想使补偿方案公平、公正,必须掌握真实完整的一手数据。为此,他把村里统计的占地、果树数量等表格看了一遍,就锁在了抽屉里,带着同事,一头钻进闷热的果园,一亩亩地测量,一棵棵树统计,每一株果树的占地、每一株果树的直径、每一株果树的果龄,都详细记在他的统计表上。

在摸底调查、认真统计的基础上,汪浩拿出了一套科学的补偿核算办法:按照1-2年生为树苗、3-5年生为盛果期2个档次;再分为直径5厘米以下、5-7厘米、7-10厘米、10厘米以上4个标准。以这2个档次和4个标准为坐标,分层级进行赔付。

这个补偿核算赔付方法一公布,村民们心服口服,改造补偿工作顺利完成,没有一家提出过分要求,更没有一家为补偿不公而上访。

在汪浩的心里,群众永远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为了群众的利益,他总是无怨无悔地选择牺牲和付出。

2009年7月17日,蓬莱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风雨。当晚,暴雨如注,狂风肆虐,汪浩带人连夜奋战在供电线路维护的最前沿,把怀孕7个多月的妻子王晓琛独自丢在家中。拖着沉重的身子,艰难地清理着漏雨的阳台,王晓琛不禁哭了起来—————她委屈啊!想当初,这幢新房装修时,汪浩只顾工作,连手指头都没动一下;后来,她怀孕了,真希望丈夫能多陪一陪自己啊!可是没有,汪浩一心只在工作上。而当夜,电闪雷鸣,雨大得吓人,王晓琛又多么盼望丈夫此刻能守在自己身边啊,可是……王晓琛越想越怨,越想越气,在心里把气话狠话抱怨话准备了千句万句,只等汪浩回家。

第二天早上,汪浩回来了,满身的泥水,满脸的疲惫,两腿还流着鲜血:“老婆,昨晚在平山水库旁被大水冲倒,差点儿……”气话狠话抱怨话顷刻之间变成烟云飘散,王晓琛用碘酒给丈夫轻轻地擦着伤口,一句话也说不出口,只有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滚到地上。

换了一身干衣服,汪浩把耳朵贴在妻子肚子上听了听,小声地唤了几声“宝贝”,又匆匆走了……

在南王街道党工委举行的行风评议中,南王供电所连续两年名列榜首。“为啥呢?老百姓心里有杆秤啊!汪浩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始终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当然就会把他放在心上,把他当亲人!”南王街道办事处人大工作室主任沙命勇这样说。

千急万急,群众的事情最急,在群众利益面前,在急难险重面前,他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

2011年3月6日,星期日。早6点,汪浩又要出门,“昨晚大风,雨山支线出了故障,要带人检修线路。”

妻子王晓琛拦住了他:“你还在发烧呢,就不能休息一天?”

汪浩的脚步停了一下。是的,他真的感觉浑身难受。早在两周前,他就开始发低烧了,身体总感觉疲惫不堪,痰里还带着血丝。昨天勘查线路时,小腿被车门碰了一下,此刻肿得像大腿一般粗细。前几天,沙命勇还提醒过他,手上怎么出了些红点?

身体很累,腿很痛,可不能休息,线路故障得及早排除啊!汪浩拨开妻子的手臂,“千急万急,老百姓的事情最急。我先去医院抽血检查一下,然后再去所里。”

望着汪浩远去的背影,王晓琛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汪浩没去医院,直接去了供电所,召集抢修队上了雨山。

那是一座海拔380米的山,施工车辆只能开到半山腰。剩下的一段路,需要攀爬上去。

在攀爬着去现场的路上,汪浩一直汗流不止、脸色苍白。副所长李敬安和其他同事劝他先去医院看看,可汪浩不同意,硬是坚持在山上现场指挥,并亲自参与抢修。

干了约半小时后,汪浩感觉胸闷得厉害。他用手紧捂胸口,手却不听话地抖个不停;他想拿水喝一口,瓶子却掉在地上。看到汪浩这个样子,大家架送起他非要送去医院。汪浩拗不过,只好妥协地摆摆手:“我自己去,你们接着干,赶紧恢复供电。”然后,他坚决不让同事陪同,只身一人慢慢下山了。

一到蓬莱市人民医院,汪浩就昏迷过去,被送进了急救室。当他从昏迷中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哆嗦着摸出手机打给李敬安,问:“送电了没有?我没事……”医生急了,一把夺过他的手机,出门冲电话另一端的李敬安吼道:“是急性白血病!需要马上转烟台!你们赶紧过来!”

李敬安赶到医院时,汪浩已深度昏迷。转到烟台毓璜顶医院不久,医生就下了病危通知书。闻讯赶来的蓬莱供电公司经理秦鹏里等人,一再哀求医生,“用最好的药,尽最大努力抢救!”可医生无奈地摇了摇头……

当天23时,刚届而立之年的汪浩与世长辞。

临终前,汪浩拉着妻子的手,用尽气力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愧疚:“老婆,我是不是不太好啊,我放心不下你跟孩子啊……”

相识相知相爱八年啊!妻子还是第一次听到汪浩说出这么柔情的话。而这,就是汪浩在弥留之际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是啊,汪浩何尝不牵挂惦念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可是面对职责所系,他却每每不能与妻儿老小长相厮守。

汪浩走了。在清理他的遗物时,人们看到他办公室的抽屉里,锁着一周前医生建议住院观察的病历。办公桌上,留着刚写出的《徐家沟村低压线路改造方案》、《南王所优质服务彩虹提升8项措施》等文件,似乎还在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3月9日,汪浩遗体告别仪式在蓬莱殡仪馆举行。哀乐低回中,哽咽声、哭泣声,令人肝肠寸断。

南王街道党工委的领导来了,村干部们来了,雨山脚下的乡亲们来了,送行的队伍排成了长龙……

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泪水沾湿了胸前的白花。一些村民,在灵前长揖不起……

不满两岁的儿子,天真地呀呀学语。这让刚刚收住泪水的人们,顿时又心如刀绞:他临走,孩子还不会叫他一声“爸爸”啊!

惊雷滚滚,泪飞顿作倾盆雨,人们的心碎了!

汪浩病逝后,烟台供电公司党委、蓬莱市供电公司党委先后作出决定,号召全体员工向他学习;共青团蓬莱市委、中共蓬莱市委宣传部、蓬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决定,追授汪浩“蓬莱杰出青年”称号,号召全市广大团员青年向他学习。

“生命之火燃烧的目的,不是追求涅槃般的死寂,而是为了追求生命之旅的热烈、多彩。”在汪浩的日记里,人们发现了这样一段文字。

这,不正是汪浩短暂而绚丽一生的真实写照?

新闻推荐

蓬莱市国税局因地制宜积极开展特色服务拉近了征税人与

蓬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蓬莱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