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烟台的第一个朋友
王历民
我是2013年3月随被返聘到烟台工作的老伴来烟的,刚开始总觉得自己是背井离乡的人,无朋无友,冷凄凄孤零零的。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买菜路过二马路公交站点时,碰到一位八九岁的小朋友在卖《烟台晚报》。出于对小报童的赞赏,我顺手买了一份,回家浏览完后,觉得这份报纸蛮有趣的。
报纸集国内外政治、经济新闻及烟台当地的新闻、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于一身,还有一个版面“海国图志”是介绍当地海洋生物的,内容丰富多彩,我觉得《烟台晚报》是把知识当做幸福和快乐来传播的。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尤爱晚报的副刊。她的诗歌、散文、随笔吸引着我的目光,从此我就爱上了她,把她当做朋友一般看待,开始是每天买菜时捎回一份回家阅读,后来觉得自己已离不开这位来烟后的第一个朋友,便开始订阅《烟台晚报》,直到今天她始终陪伴着我。
有了这个精神好友的陪伴,我不再感觉孤单。通过和她“面对面”,我知道了有关仙境烟台的好多趣闻,使我不仅增加了对这座美丽城市历史人文和社会习俗的了解,丰富了自己的学识,还在和她交流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涌出好多话要对她倾诉。《倒跶》《一根木头它不着》《鞋壳篓里掌电灯——名角》《俺家有个修理工》……我的一系列文章陆续发表在《烟台晚报》副刊上,不仅使我获得了创作的快乐,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且提高了我的自信。
后来,看到烟台市老年学学会邀请大家参加《银龄风采大家谈》,我当仁不让参与其中。没想到我的《潮人独白》竟然斩获了奖项,那可是我自己心目中的“特等奖”啊。因为那个潮人是理想中的我:既爱笑也善于思考;既节约又爱美食;既提倡俭朴也不愿做苦行僧;既爱静又爱动,静时读书观风景、看行云、听雨滴,动时喧闹将进酒、猴爬树(我本属猴)……由于我这“潮人独白”的搞笑效应,被烟台市老科协的负责人领入了母亲教育这个特殊的领域,做了一名传播正能量的慈善义工。从此,我有了更多的机会从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朋友们身上汲取不同的营养,自己也在不断成长。
如今,每天和《烟台晚报》相见成了我的生活习惯。如果我去外地,暂时无法与她相见,还真是特别想念。回到家中,必须先跟她聊聊天才感觉踏实。
人世间,有趣的人与事总能格外吸引我的眼球,无论是以什么样的方式遇见,注定会结下深深的缘分。《烟台晚报》,我到烟台的第一个朋友,承蒙遇见,永难割舍。
新闻推荐
本报讯(芝罘融媒记者李淼实习生徐少楠通讯员牟村鞠艳娜)家住奇山西街的王女士家门口有一棵高大松树,树枝繁茂触及楼体,王女士...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