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文化馆把“艺术课堂”开到居民家门口 组织业务骨干走进15个社区,辅导近3000人次

烟台晚报 2022-01-15 09:36 大字

YMG全媒体记者 金海善 通讯员 吴敏菁摄影 苗伟

1月13日上午,烟台市京剧院小剧场。

伴随着热情奔放的舞蹈《草原儿女歌唱党》,烟台市文化馆“学党史办实事·家门口的艺术课堂”总结表彰暨汇报演出拉开了序幕。来自有关街道社区的百余名文艺爱好者,向与会的领导及嘉宾汇报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在总结表彰大会上,举行了“优秀社区文艺骨干”和“最美辅导教师”颁奖仪式。至此,历时半年多的“家门口的艺术课堂”培训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学党史办实事”选准“突破口”

烟台市文化馆在“学党史办实事”活动中,通过走访调研发现,近年来,市区群众文化工作蓬勃发展,民间文艺团队大量涌现,但普遍存在无专业老师辅导、无系统化训练等问题。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市文化馆决定将开办“家门口的艺术课堂”作为“学党史办实事”的“突破口”。

自2021年5月起,通过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的方式,组织10多名业务干部和优秀文化志愿者,走进芝罘区、莱山区的15个街道社区及昆嵛区,免费为群众提供艺术培训服务,将艺术引入社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零门槛的艺术培训,使艺术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提高全民艺术素养。

新桥社区一文艺团队的负责人说:“我们本想把辖区内的文艺爱好者组织起来,开展一些文艺活动,由于大家都是‘零基础’,不知道舞蹈该怎么编排,唱歌该怎么训练。恰在这时,市文化馆想到了我们的心坎上,为我们派来了指导老师,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大问题。”

一批业务骨干下沉基层“种文化”

“家门口的艺术课堂”是烟台市文化馆在进一步优化创新公益艺术培训的范围和方式后,为基层社区的文艺骨干和文艺爱好者量身打造的培训活动。为了将这一“实事”做实做好,市文化馆加强了以下工作:

精心准备,因人施教。从2021年4月起,文化馆派出多名业务干部与各社区取得联系,根据社区的不同情况,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制订周详的授课计划和生动的授课内容。对“零基础”社区的文艺爱好者,以普及基础知识为主;对基础较好的社区文艺骨干,以提高文艺水平为主。

签订协议,明确责任。2021年5月14日,在烟台市文化馆举行的“家门口的艺术课堂”启动仪式上,市文化馆馆长解维力与芝罘区、莱山区的15个社区签署了培训协议书,规定了培训老师、培训课时、培训内容以及预期效果等,10多名业务骨干和文化志愿者随即下沉基层。

随时巡查,保证效果。文化馆抽调专人,随时深入社区巡查培训情况,对出现的不同问题,随时有针对性地调整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方向,切实保证培训效果。

活动期间,共授课200余课时,培训学员近3000人次。通过业务干部和优秀文化志愿者的悉心指导,社区部分水平较低的艺术团队及“零基础”文艺爱好者的艺术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基础较好的文艺骨干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已经开始尝试进行艺术创作。

“家门口的艺术课堂”永驻社区

在“家门口的艺术课堂”活动即将结束时,辅导老师们对各社区优秀的文艺节目进行了编排和辅导,并组织大家参加汇报演出。演出的节目丰富多彩,引人入胜,深受好评。

刚走下汇报演出舞台的鹿鸣社区艺术团团长王建光说:“‘家门口的艺术课堂’已成为永不下课的百姓课堂,我们既是文化受益者又将转变为文化传播者,辅导老师传授给我们的知识,我们也将不停地向下传递,向外扩散。”

烟台市文化馆馆长解维力透露,2022年将持续把该项工作深化提升,根据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不断增加培训门类,扩大培训范围,把学校、部队等纳入培训范围,并将其内部的文艺团队及骨干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加大对他们的业务指导,并不断提升文艺骨干在基层举办文化活动的能力,促成基层文化常态化良性发展。通过“家门口的艺术课堂”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和精神生活的质量,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优秀社区文艺骨干”荣誉称号获得者名单:

东山街道仲崇民、鹿鸣社区王建光、奇中社区吴辉霞、南山丽景花园社区姜守勤、南山丽景花园社区安伯英、新桥东社区张旭屏、支农里社区刘英、黄海明珠山庄胡兆华、迎西社区曲文荣、向阳街道李玉平

“最美辅导教师” 荣誉称号获得者名单:

张扬、张伟丽、宋菊芳、李明政、李伟、郭玲燕、王榕、刘莲莲、姜雪、刘亦雯、杜蘅

新闻推荐

背影镌刻历史 笔端滋润深情 ——记张承光新作 《逝去的背影》 尹浩洋

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张承光文集》之《逝去的背影》一经面世,就在朋友圈中激起波澜,引来众多好评声。这些好评,不同于对...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