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啦!说民俗,寻年味! 带你回忆老芝罘的过年习俗
本报讯(芝罘融媒记者 雯豪 摄影报道)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隆重的节日,剪贴窗花、吃年夜饭、除夕守岁、分发压岁钱……近日,记者采访了芝罘区民俗专家李强,听他讲述老芝罘过年的那些传统习俗。
“讲到过年,咱们芝罘区的民间习俗离不开老福山的传统,与福山区过年习俗大同小异。”李强说,过年的习俗要从腊月二十三开始,这天起才真正有了年味。
“过了小年,就进入忙年的节奏,直到年三十儿。”李强告诉记者,小年到年三十儿这段时间,家家户户都忙起来,大扫除、赶大集、蒸饽饽、炸馓子、烀猪头,而且一定要说吉祥话。
“年三十儿,老百姓家有两件大事儿,上午贴春联,下午去祭祖。”李强说,“过去,市集上很难看到卖春联的,老百姓都是请先生写春联。随着时代发展,贴春联已经是传承下来为数不多的春节习俗。”李强告诉记者,过去百姓家还有“挂门笺”的习俗,主要在春节时张贴,其形状如小幡,纹饰如人胜,其功能就是迎春、祝吉纳福。说到剪纸,就不能不提窗花。作为民间剪纸最大的一个门类,一进腊月,家家户户都会拿起剪刀赶制春节用的窗花,增添喜庆的年味。窗花不仅样式繁多,而且寓意讲究,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等辞旧迎新的时刻。
“大年初一天一亮,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大年初一放鞭,来年家人幸福又安康。”李强说,过去大年初一不串门,家里小辈儿给长辈儿拜年,长辈儿给小辈儿压岁钱。以前的压岁钱不是真钱,后来才改成真钱。到了初二,就开始走街串巷拜大年了。初二走姥姥家、舅家,初三拜丈人,喜庆热闹。虽然因为疫情原因,不提倡串门,但伴随着时代变化,手机拜年将传统习俗创新传承下来,面对面视频更是拉近彼此距离。
“正月十五,挂灯笼、猜灯谜,直至二月二,才算过完年。”李强说,随着人们生活条件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加之受外来文化和商业化的双重冲击,人们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认同越来越少,那些传统习俗和其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渐渐被淡忘。然而,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希望年轻人努力传承传统文化,继承并使之发扬光大。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金海善通讯员范又文摄影报道)一见董璐就被她的微笑“融化”了。作为烟台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综合服务...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