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衷红色收藏 传承红色文化 红色收藏家杨翌梅举办文物展,展出近400件藏品
芝罘融媒记者 宋晓娜 摄影报道
自10月5日开始,在芝罘区万光古玩城,一场主题为“铭记历史,传承未来”──杨翌梅红色收藏展正在进行。近日,记者走进展览,通过一件件红色藏品,近距离感受红色文化。
红色展览 展出藏品近400件
上午,记者来到万光古玩城三楼,在南头走廊,一眼就看到“铭记历史,传承未来”──杨翌梅红色文物展横幅,走进展室,一件件写满红色记忆、年代感十足的藏品,让记者深受震撼。
这场红色收藏展的主人是杨翌梅,作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她收藏已有40余年,迄今已收藏红色物品1200余件,本次共展出藏品近400件,展览分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日军侵华铁证”等内容。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我希望通过红色藏品展览,让更多群众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将红色文化接力传承下去。”现场所展览的每件藏品,杨翌梅都能详细讲出它的由来、历史背景、背后故事,可见不仅是收藏,更是真的热爱,并进行了研究。
小到一个抗美援朝时志愿军战士用的杯子、饭票,妇女给志愿军战士做的慰问袋;大到非常珍贵的抗美援朝作战地图……一件件藏品把大家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群情激昂的年代。
杨翌梅向记者展示了一个笔筒,这是一件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的老物件。这个载着厚重历史的笔筒上写着“勿忘国耻,请用国货”的文字,虽然那个年代已离我们有一个世纪之久,但那时国人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激昂情绪,仍能从藏品上的印迹中充分感受到。
记者了解到,自10月5日开始展览以来,吸引了很多市民参观,不少有着特殊情怀的老人更是一件一件看、一件一件研究,不时还会拿出本子记录。
“展览的藏品非常丰富,也非常珍贵。带孩子过来看这些实物,听杨老师讲藏品背后的故事,让孩子了解历史,感受今天新生活的来之不易。”一位带孩子来参观的家长说。
家庭影响 40年热衷红色收藏
记者留意到,在“抗美援朝”展品区,大多数是杨翌梅自己家人的珍贵物品。
采访中, 杨翌梅坦言,自己收藏正是受家庭影响。她一边拿出照片,一边向记者讲述了照片背后的故事。
“1951年,母亲怀孕六个多月时,主动到医院给抗美援朝志愿军输血。虽然当时学校和医院的领导不同意,但母亲认为,志愿军可以在前线保家卫国,我们为他输血是责无旁贷的。在母亲的坚持下,医院抽了200毫升血。”这名志愿军战士苏醒后,护士笑着对他说,“你能醒过来,可要感谢咱们学校的冯老师,她都怀孕六个多月了,还挺个大肚子给你输血。”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名志愿军战士伤养好后,在即将重返战场时,将他的故事讲述给《战地报》一名记者。过了一段时间,他带着这名战地记者到学校找到杨翌梅的母亲,大家拍了一张历史性的照片留念。这位有心的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洗出照片,刊登在《战地报》上,还将照片和报纸给冯老师寄回来。
杨翌梅的姑姑杨荆荣是北京文工团演员,曾两次随国家慰问团去朝鲜慰问演出。没有演出任务时,就主动为志愿军代写家信、洗衣服、为伤员换药。
在很小的时候,杨翌梅就看到了母亲与志愿军的这张珍贵合影,了解了背后的感人故事。她佩服母亲的爱心与勇气、羡慕父亲站如松、行如风的军人气质,立志也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杨翌梅的公爹徐家仓也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可以说红色的基因一直流淌在杨翌梅血液中。
十几岁时,已迷恋上红色收藏的杨翌梅,对家里与红色收藏有关的东西都保管好。上班后,杨翌梅有了自己的收入,开始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买一些红色文物,不知不觉延续了几十年,她始终相信,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寻亲热线
为27名烈士寻找后代
在展室门上,标注了一则寻亲电话,引起了记者的好奇。杨翌梅告诉记者,这是她为志愿者烈士寻找亲属的热线。
这些年,在收藏红色藏品的过程中,杨翌梅还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资金,为志愿者烈士寻找亲属,帮助他们了却心愿。
她曾历时12年,为山东牟平籍的曲成山烈士找到安葬地――朝鲜兄弟山烈士陵园,并给家人从朝鲜战场上捧回烈士坟土,使牺牲近70年的烈士魂归故里。
2007年,杨翌梅买到曲成山烈士的全套遗物,其中包括唯一的遗像、三张立功证书、一张牺牲证明、四封家信,以及他即将去朝鲜战场前,在丹东训练时的记录本,一共50多件遗物。
买到这些东西后,杨翌梅开始了漫长的寻找亲人之旅,她写的两篇报道先后在报纸上发表后,找到了曲成山的亲弟弟。通过这位烈士亲人的讲述,杨翌梅对这位素不相识的曲成山有了更多了解。
寻找牺牲在朝鲜的志愿军烈士安葬地的,还有一些人。有的志愿军后代通过朝鲜大使馆,年年都去朝鲜寻找自己先辈的墓地,找不着亲人所在的墓地,他们就在当地把墓碑上所有烈士的名单拍下来,以便于其他烈士后代之需。
这些人中,恰有一位来自浙江的好心人孙嘉怡,在看了杨翌梅的报道后,她告诉杨翌梅,曲成山烈士安葬在朝鲜的兄弟烈士陵园。由于当时整个连都牺牲在一起,所以这是一个合葬墓。
2019年,有一位同曲成山是一个连的烈士后代去朝鲜祭奠他们的亲人,便帮曲成山烈士的亲人取回来一捧土,寄给杨翌梅。手捧这捧土,杨翌梅感慨万千,这不仅是因为她历时12年的辛苦奔波终于有了结果,更因为一位为国捐躯的共和国烈士跨越近70余载终于魂归故里,回到祖国怀抱。
2019年4月25日,杨翌梅将这捧坟土郑重地交给曲成山妹妹的孩子。
杨翌梅现在是全国志愿军烈士后代联谊中心成员,组建了烟台志愿军烈士后代志愿者寻亲团队,团队先后为27名牺牲在朝鲜的烟台籍志愿军烈士寻找到了后代,使后代们知道了牺牲在朝鲜近70年的亲人安葬地,了却了烈士家人长久的心愿。“等疫情结束,我们将组织这些烈士的后人到朝鲜扫墓,祭奠自己的亲人,带一些坟土回来,让烈士们落叶归根。”杨翌梅说。
在这个科技日益发达的年代,寻找某个人似乎不是难事,但实际并非如此。随着时代的推移,光阴的逝去,许多的人物故事或者珍贵的物品正在无声地沉入历史的长河中。为志愿军烈士找寻安葬地及其后代的工作会越来越艰难,然而,采访中杨翌梅坚定地表示:即使前行的路充满荆棘,他们仍将一如既往地前行。“我个人搞收藏40余年,藏品1200余件,由于场地限制,本次展出近400件。这次展览唯一遗憾的就是受疫情影响,无法有更多的学生、团体过来参观。”杨翌梅保存的藏品中很多都是纸质品,非常不易保存,每年她都要拿出来小心晾晒、通风。平时不展览时,这些藏品都是打包装箱放家中,有些可惜。
杨翌梅由衷希望这些有价值的藏品能够有博物馆或展馆接纳,可以展示出来,发挥作用,让更多人接受红色教育,让红色文化代代相传。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庞磊通讯员于欣鹭)8日,韩国一栋33层商住两用公寓楼发生大火,再次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敲响警钟。数据显示...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