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总关情 心灵微品

烟台日报 2020-10-15 10:08 大字

□姜远娜

那些年,每年的麦收、秋收过后,交了公粮,母亲总会带着我,一次次走进田野。骄日丽阳之下,弯躬曲膝,不是捡拾遗落在麦田里的麦穗儿,就是扒拉落在地里的地瓜、花生。一脸的汗水,一身的尘土,掩饰不了母亲灿烂的笑容:你看,同样经过春种、夏长、秋收,别的麦粒、地瓜、花生都入了仓,单单把它们遗落在荒郊野外,这得有多委屈啊。再者,咱才吃上几顿饱饭,享受几天好生活?挨饿的滋味不好受啊,可得贵金点儿过日子。

于是,我知道,母亲为什么把刷锅水、淘米水和了糠麸来喂猪、喂鸡鸭;我知道,母亲为什么总是将剩下的菜底儿,用馒头或者饼子攥了又攥,全盘揩尽;聚会同餐,堂堂汽车公司的宋总,喝完粥的碗里再添点水,冲服,不落下一粒米。他把数目不菲的钱,每年捐助给贫困家庭的子女,节约背后是他乐善好施的美德;烟台大学食堂的几个保洁员,吃学子们剩下的饭菜,更是成为节约粮食的典范佳话……

饱时莫忘饥时苦,丰岁须防歉岁忧。我的母亲、宋总和那些个保洁员,大抵是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人,饱受过饥困之苦的人。我的母亲不见得懂得“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俭事微,可助兴国安邦”的内涵,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粮食大于天”的信条,同时,也深深影响了我们。

母亲将捡回家的花生,经过捡拾、晾晒、剔除、扒果、榨油,然后每个儿女家分一小桶。她说,孩子们都支门过日子,不容易,能帮扶一把是一把。大姐说,妈一镢头一镢头,把落花生从泥土里翻腾、刨操出来,费时巴力的,一滴一滴的,再打成油。哎,吃了妈给的花生油,都伤天理啊。妈说,吃进肚子里是东西,浪费、糟蹋了才是伤天理呢!

大哥在机关上班,每次的自助午餐,一个馒头,他掰一半;一份菜,他留半份;一碗粥,他喝光光。哥说,有些菜品,妈这辈子见都没见过,更别说吃了。吃不了,再倒了,于心不忍。餐桌上剩饭剩菜,打包带走。哥还说,同在机关工作的嫂子,还用晒干的老“丝瓜瓤儿”擦洗盘子,尽可能不用“餐洗净”,利于环保,还节约用水。

我虽然是家中老小,受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居家过日子,也是节俭有加。粮米油盐自不必说,应季的蔬菜到了我家厨房,也是物尽其“菜”,一一消灭。公公曾在外人面前夸:“俺这小儿媳妇,过日子是把好手。一窖子的萝卜、白菜,炖着吃,炒着吃,包着吃,保证能都变着花样吃到肚子里,一点都糟蹋不了。”

餐餐莫忘饥时苦,粒粒当思来处难。我们自是牢记母亲的教诲,从小就树立居安思危的意识,做到俭以养德。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可时不时的,社会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浪费现象。据调查显示,一个大学食堂被倒掉的饭食相当于一亩地的产量,学校浪费的电费足够一个家庭用58年。面对这惊心触目的数字,该不该扪心自问,我们有什么资格浪费?仅仅因为饭食不合口味,就将其倒入垃圾箱?那是对劳动果实的不尊重,对家庭对社会的不负责任,那跟犯罪又有什么不同?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权威统计:世界76.33亿人口中,至少还有8.2亿面临饥饿,相当于世界上每9人中就有1个人挨饿。国人一定也记得,2012年底上映的大片《1942》,凝重展现了1942年河南旱灾引发的人间悲剧,让人唏嘘感叹。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也告诫世人: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全人类。特别是疫情泛滥的如今,国人更需牢牢握紧“粮食武器”,增加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点点滴滴,是土地对人类的情谊;点点滴滴,是母亲对儿女的深情。如果你敬畏土地,深爱母亲,就请从节约每一粒米,珍惜每一餐饭;从你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吧。

为时尚未晚。

新闻推荐

保护关节 且行且珍“膝”

“人老腿先老,腿老人更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表现为膝酸、痛、无力,严重影响中老年人活动。10月12...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