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制度创新案例摘选

大众日报 2020-09-09 09:48 大字

设立一年来,山东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聚焦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投资领域改革、贸易转型升级、金融领域开放、创新驱动发展、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和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等七大专题,济南、青岛、烟台片区全力推进制度创新实践,省自贸办择优选定首批36项创新案例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现摘登部分案例如下。

创建人力资本评价赋能体系

破解创新创业瓶颈

济南片区,把发展人力资本产业作为培育新动能的重要突破口,上线全国首个“人才有价”评估平台,率先打造全国首个人力资本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身份”变“身价”,“身价”变“资本”,“资本”变“产业”。济南片区提出的人力资本服务业,被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平台按照“四CAI”(即才能、财富、出彩和采集)标准,涉及400多项指标、数千个要素,通过数据采信和大数据算法,将人的综合信用以“身价”的形式呈现,并给出综合身价、金融价值和岗位价值报告。与银行、保险、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机构联动,形成“银行授信、保险担保、政府补偿、基金支持、配套参与”的多维金融创新服务体系,让人才无需抵押、担保便可获得金融授信,让人才身价成为“硬通货”。有效解决各类人才和中小企业创新创业面临的创业起步难、融资难、融资贵等系列问题。

2018年11月1日,济南企业家耿哲,成为“人才有价”的首个尝鲜者。通过评估耿哲团队获得3000万元融资,同时引入9名高端人才,破解了公司遭遇资金危机的“燃眉之急”。截至7月,短短半年多时间,已经为600多家企业和人才(团队)实现投融资5.2亿元。

创新“区港联动”整车出口新模式

受疫情和国际贸易严峻形势影响,传统模式下企业物流效率低、出口业务不畅。济南片区联合济南海关围绕企业诉求,为重汽集团量身定制了“区港联动”整车出口业务新模式。今年1至6月底,试点企业共进区整车628辆,出区36批次530辆,货值1880多万美元,退税时间由过去的45天缩短至当天到账。

整车出口模式有效提高了出口灵活性、便利性,打通了内陆综保区至口岸物流通道,促进了综保区新业态发展,对稳外贸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济南海关注重探索创新。一方面,创新整车入出区路径。为整车配置临时车卡,作为车辆进出区核放标记,整车入出区既作为货物又作为运输工具,破解了整车作为商品的特殊性问题;活用“区港联动”核注清单,允许车辆多批次按需出区,提高整车出运的便利性;升级综合保税区辅助系统,企业可根据实际入出区数量申报辅助系统申请单,系统根据企业申报的该批次实际进出需求形成核放单,完成卡口自动抬杆放行。另一方面,强化风险防控措施。坚持底线思维,在做好监管创新的同时做好风险防控,通过在综保区设立出口整车存放专用场地、强化信息化管理、提升企业自管水平、控制企业信用等级等手段为整车出口业务模式提供保障。

创建“数字保险箱”

打造智慧政务服务新模式

济南片区打造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政务系统,依托“区块链+政务”可信服务平台,促进政务数据跨部门、跨系统可信传递和业务在线协同,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流程优化再造,实现“不见面审批”和“一次办成”。

济南片区在全国率先建立“数字保险箱”,打造了智慧政务新模式。企业和个人的营业执照、身份证明、房产证、许可证件等证件和材料,以数字化方式自动存储到企业和个人的专属“数字保险箱”,并可用APP管理使用。

通过“区块链+政务服务”平台技术去中心化、防篡改、可追溯、开放自治等技术优势,创新数据共享模式,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实时共享,审批业务在线协同办理。解决了群众多跑腿、材料重复交、信息重复填的问题,用证部门无需重复核验,进一步提高了政务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截至目前,已为10117家企业和20234位个人建立“数字保险箱”。企业开办最短35分钟,平均113分钟,比山东省承诺的1个工作日办理时限压缩75%。

简单来说,区块链业务系统开通后可以让办事群众真正当家做主,由传统的四处跑腿为了自己的相关信息求证明要材料的“客人”,摇身一变当主人,只需提供授权,相关单位需要证明、材料直接通过区块链上共享资料链上取,一站搞定。

进口大宗商品智慧鉴定监管模式

我国是大宗资源性商品的进口大国,年进口量超过20亿吨。黄岛海关辖区口岸是我国重要的大宗资源性商品进口口岸,全国首创了进口大宗商品智慧鉴定监管模式,实现了进口大宗商品集成优化重量鉴定、抽查验证、机构日常监管、第三方采信监管等职能,进一步提高鉴定监管效能,提升通关效率。

在该模式下,海关鉴定人员和检验鉴定机构人员均可通过移动端系统实施鉴定,实现了各种计重方式的自动计算,系统自动上传鉴定信息并统计汇总相关鉴定数据,大幅提升重量鉴定工作效率。

与此同时,海关可通过管理端系统查看系统操作留痕及现场操作的图片、视频等,对现场海关和检验鉴定机构的重量鉴定工作过程实施追溯和有效监管。

此外,该模式还可根据历史数据对货种、承运船舶、装货港、检验机构、发货人等项目进行风险分析,设置风险预警指标,建立抽查验证解决路径,提高抽查验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智能统计分析、智能识别风险信息。

据测算,采用该模式后,以青岛港进口大宗商品为例,每年可以节约鉴定时间约670小时,为港口增加直接经济效益约4000万元,有效降低企业通关成本。

企业集团加工贸易保税监管

改革创新举措

青岛片区在全国首创了“企业集团加工贸易保税监管模式”,突破了以单一合同或单一企业为单元的传统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将同一集团下的多个企业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监管,打破了以往保税料件无法在企业间流转的障碍。企业可以享受到放宽集团内企业间保税料件流传要求、集团内保税货物在成员企业自主存放、保税料件串换自主管理等一系列优惠措施,全面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目前,该创新举措正在全国9个直属海关扩展试点。今年以来,海信集团等企业已陆续在集团内开展料件调拨业务,涉及保税货物11587吨,累计为企业减少资金占用2891万元。

该模式,以加工贸易企业集团为单元,在集团内部企业间实施保税货物的存放、流转、使用等全方位的便利化措施。只需做好相应记录,根据成员企业的订单情况统一调配保税货物库存,解决存储和物流难点。

此外,库存原料跨公司存放,形成了成员企业原料库共享,只要从集团层面制定一个总的最低原料库存数量,就可以保证企业的生产需求,有效降低了原料库存,降低了运营成本,帮助企业实现“订单式生产”“即期交付”和“零库存”的经营模式。

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业务新模式

青岛片区在全国率先打通保税物流管控、原产地认定、商品检验等多个环节,实现关税、企管、商检等跨部门协同治理,并有效防控风险,为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业务开展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山东作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集聚着43家规模以上地炼企业,总炼油能力1.65亿吨,产能占全国地炼企业产能总能力的61%、全国总炼油能力的18.5%。

炼厂从全球采购原油后通常不能直接使用,而是需要先根据不同的生产装置和产品需求,进行一定配比的混兑调和。此前,我国地炼企业使用的是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混兑的原油,致使到岸原油价格大大增加,影响和制约了国内原油炼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施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业务,贸易商可采取订单式保税原油混兑调和定制方案,各炼化企业可根据实际生产诉求购买混兑原油。

青岛片区首创的保税原油混兑政策,极大提升了国际贸易便利化水平,满足不同生产企业的个性化需求,缓解生产企业小批量购买的资金压力,推动国内原油炼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青岛乃至山东保税现货原油市场竞争力,带动和实现油品贸易、金融、航运等为一体的全程物流供应链发展。

“闭环管理”联动机制

破解海洋渔业融资难题

海洋牧场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新蓝海,是优化海洋生态环境、推进海洋渔业再生及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更是我国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的重要一环。

为破解前期一次性投资高、质押物不足、回报周期长等难题,烟台片区推动恒丰银行在全国率先成立海洋产业特色支行,引导创新海洋牧场保险产品,“政银保”协同发力。通过建立贷前、贷中和贷后“闭环管理”联动机制,在全国首次建立了海洋牧场融资风险评判标准体系、首创了海洋牧场平台确权机制,解决了海洋牧场企业在平台搭建、水产养殖初期、海水养殖保险开办等方面的一系列金融难题,创新引入“海域权抵押”“深海网箱箱体及设备抵押”“海水养殖天气指数保险”等配套产品,实现了多方共赢,有效促进了产业链发展。

自2019年9月推行该服务以来,恒丰银行烟台海洋产业特色支行已为海裕远洋渔业、南隍城海珍品等一批海洋牧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3.25亿元。得益于资金的有力支持,烟台片区海洋牧场建设速度明显加速。2020年4月16日,投资百亿元的烟台经海渔业100个高端智能网箱、占用海域15万亩的海洋牧场项目落地建设。在烟台片区示范推动下,目前烟台全市已创建省级以上海洋牧场30处,其中国家级14处,占全国总数1/8,数量居全省首位,海洋牧场产业链产值突破500亿元。

多方联动构筑海洋生物资源

“大养护”格局

科学发展,生态优先。烟台片区,探索海洋生物资源养护新模式,不仅是发展渔业经济的有力支撑,更是履行大国责任、维护共同海域生态友好的重要举措。

首创通过“精准指导+精准施测+精准监测”改变原有“无序、闲散,缺统筹、缺监管”的增殖放流模式,前瞻性制定《黄渤海重要野生水生生物资源增殖品种指南》《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野生驯化方案》,在全国率先出台《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社会资金募集管理规定》,借助山东省云放鱼平台,引导民众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加强资源修复事中事后监管。

委托第三方机构以“资源调查+专家评估”相结合的方式科学监测增殖效果,在全国率先将政企社科四方联动机制引入增殖放流体系,构筑起政府引导、科研支撑、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海洋生物资源“大养护”格局。该模式推广以来,已在烟台、威海、东营3地投放社会化认购鱼苗50万尾,助力海洋生物资源有效恢复,自然生产力显著提升。

测试车辆监管创新助力汽车研发

烟台片区立足自身基础和产业特色,以深化汽车产业国际研发合作为重点,探索建立研发测试用车辆监管新模式,显著提升了汽车国际研发合作的便利化水平。

烟台片区针对暂时进境测试车辆“堵点、难点”问题,综合利用入区核销、关税保证保险等创新举措,一揽子解决了进口的测试用车辆存在的境内存放时间短、车辆数目有限制、保证金过高等瓶颈问题,促进烟台汽车研发产业蓬勃发展。

通过政策创新,烟台片区汽车研发企业解决了后顾之忧,增强了信心,促进行业集聚发展。目前,烟台片区及其周边拥有汽车和零部件配套服务企业300余家,其中世界500强项目21个,已经形成以上汽通用东岳汽车为龙头的汽车产业集群,其中现代汽车研发中心是现代集团海外最大的研发中心,也是全国唯一的外资综合性研发中心,玲珑集团与西班牙IDIADA合作成立的中亚轮胎试验场,是中国首家大型专业轮胎室外试验场项目。

以业务流程创新将进口测试车辆境内存放时间延长,满足汽车研发中心的测试开发需求;车辆进口数量由每种车型2辆调整为根据企业需求而定,由属地海关审批管理;将进口车辆所需高额的保证金调整为关税保证保险,降低企业资金成本。新模式实行以来,现代汽车研发中心进口测试车辆同比增长50%,带动一大批汽车行业的上下游企业获益,将为更多外资汽车研发中心进驻中国提供制度便利。

新闻推荐

“一把尺子”,来了 烟台市工程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多测合一”

一场工程建设领域的改革正式拉开帷幕——9月3日至4日,市区50家第一批“多测合一”入库单位相关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在市自然...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