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节特别报道—— 走进一线医生 感受医者仁心

烟台晚报 2020-08-19 10:14 大字

芝罘融媒记者 云全

通讯员 张敏 王丹 摄影报道

大医精诚,大爱无疆。8月19日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回想近半年的抗疫历程,千千万万个医务工作者坚守岗位,不顾安危,竭尽全力保护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在这个特殊日子里,记者走进辖区医疗机构,采访一线医生,切身感受他们的医者仁心、高尚医德,用细微笔触向平凡至伟的医务工作者致敬。

李美洁:急诊室里连轴转15小时

“李大夫,刚才120打电话说接到一出诊病人,需做好抢救准备。”晚上10点,芝罘医院急诊内科主治医师李美洁接诊了一位60多岁的老人。据家属和朋友说,老人平日身体健康,当日晚饭后出现意识丧失。在回医院的途中,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在救护车上医务人员给予了持续胸外心脏按压。得知情况后,李美洁急忙和护士准备好抢救车、心电监护仪及呼吸机等设备,同时紧急联系麻醉科,准备气管插管。李美洁跟护士一起,继续给予持续胸外心脏按压,反复静脉应用抢救药品及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等,不放弃一丝希望。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老人恢复了心跳,血压稳定,随即转入ICU继续治疗。“虽说心脑血管疾病好发于秋冬季,但夏季也不能大意,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最近一段时间,急诊抢救室抢救了不少这种情况的病人。”李美洁说。

这位病人已是当晚李美洁接诊的第5人了,其中3位已经住院,还有2位在急诊室等待检查结果。李美洁时不时查看病人的病情,来不及喝口水,就又马不停蹄赶到抢救室。120急救车再次出诊,接回来一位90多岁的老人,她赶紧又跑去做准备,李美洁一边了解病情,一边给老人做检查,再次投入到救治工作中。“今天急诊抢救室的病人不算多,多的时候就像‘打仗’。”李美洁说。

从下午5点15分李美洁接班,一直到第二天上午8点交接,急诊内科接诊了18位病人,急诊外科接诊了20多位病人,李美洁跟其他急诊科的医护人员连轴转15个小时。抢救室是医院救治的前沿阵地,送来的病人病情重、变化快,不可预知性比较大,这对抢救室医生的应急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夜班多、工作量大,也是急诊科的最大特点,为此急诊科医护是全医院最年轻的团队。“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自从到急诊科以来,每三天一个夜班,基本没有休班,更谈不上对孩子的照顾了,但家人很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李美洁说,急诊的工作紧张而繁琐,越是节假日就越紧张、忙碌,有时还会被患者不理解,但也会有成功的喜悦,比如抢救患者成功后的愉悦感,所以急诊工作让她累并快乐着。

马爱玲:与患者处成“老朋友”

“马大夫,你给开的降糖药还用不用吃了?”上午8点半,查完病房的凤凰台医院内一科主任医师马爱玲,刚坐在门诊室办公桌前,一位70多岁的大姨就来找她咨询。马爱玲询问、查看了病情,叮嘱还要继续服用降糖药,并把服用方法写在药盒上,方便老人按时按量服药。说完病情,大姨又问马爱玲,最近神经衰弱,该怎么办?马爱玲给她查了查身体,开了些药,并宽慰说:“老大姐,你要多注意休息,别老操心上火。”

一上午,30多位患者前来就诊,其中大多数都是老年人,他们像大姨一样,跟马爱玲都很熟。“到我这儿看病的多数都是辖区老年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需要常年服药,反复就诊。到医院不需要挂号,他们也知道我哪天坐诊,有啥事儿抬脚就来,都成了老朋友了。”马爱玲说。

“马主任,病房有患者突然呼吸急促、寒战高热,你快来看一下!”马主任立即从门诊一溜小跑回病房,与其他医护人员一起实施抢救,几分钟后,患者转危为安。随后,她又查看了其他患者的情况,叮嘱值班医生、护士按时喂药、打吊瓶。马爱玲告诉记者,现在病房里有20多位老年患者,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需求可以提供医疗、养老、康复、护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全方位服务。“即使下班了,我们医生也会挂念着住院的老人,特别是白天病情不稳定的,都会打电话询问值班医生和护士,没有问题才放心。”马爱玲说。

马爱玲的“老朋友”们都有她的手机号,身体出现啥状况,都会打电话咨询,马爱玲也会耐心地答疑释惑。前几天,马爱玲下班回家做饭,一位老人的家人打来电话,说老人血压高了,咨询该怎么办?马爱玲耐心细致地告诉他们方法,解答完问题,做的饭都糊了。

其实,已经55岁的马爱玲身体也有“小毛病”,工作时间长了会头脑发胀、视力模糊,她不得不站起来看远方,做颈椎操,舒缓一下再继续工作。“从医30多年,一直在临床一线,给辖区许多患者解除了病痛。我热爱医生这份职业,也感谢患者对我的信任,我会继续为他们的健康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马爱玲说。

胡灼军:手术室里的“幕后英雄”

每天上午8点开始,芝罘医院各个手术间陆续进入“作战”状态,麻醉医生、手术室护理人员以及手术医生陆续开始“战斗”,为病人解除痛苦、守护安全。

“药品、器械都已准备就绪,我们进行一次核查,看看还有没有疏漏。”上午8点20分,芝罘医院麻醉手术科副主任医师胡灼军与主刀外科医生、手术护士一起进行术前核查,开始手术工作。

“手术室采用分区域封闭式管理,很多人不了解我们的工作情景。其实,我们的准备工作从前一天就开始了。”胡灼军说,前一天下午,他就到病房向患者亮明身份了,给患者制订最佳的麻醉方案和预案,疏导安慰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减少手术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做一个有准备的麻醉医生”是胡灼军一直坚持的工作理念。

在一台手术中,工作时间最长的就是麻醉医生,麻醉医生劳动强度很大,也至关重要,患者年龄、身体素质、耐受性都要考虑,剂量要精确到毫克,甚至微克。“作为一名医生要对患者负责,来不得半点马虎,手术期间,麻醉医生必须全神贯注、有条不紊地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内环境进行监测和调控。患者在手术中的病情变化往往就在一瞬间,这一瞬间就依赖于麻醉医生高度的责任心、精湛的麻醉技术和综合的抢救能力,病人的生与死、健康与残疾往往就在这瞬间。因此,每个患者的麻醉都要做到个体化、精准化,才能保障手术顺利完成。”胡灼军说。手术只要一开始,他便会立刻进入到角色中。从事麻醉工作15年的他,经历了数千台手术,流程已轻车熟路,但依然全神贯注对待每一次的麻醉工作,集中精力做好每一个环节。

在医疗行业,麻醉医生有着“外科医生中的内科医生,内科医生中的外科医生,生命的守护神”之称。对于经历手术的病人来说,最迫切的期望便是安全、无痛;而对外科医生来说,则需要平稳和良好的手术条件。其中,麻醉医生就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就像“扫地僧”一样的存在,保证手术平稳顺利进行。

“如今,老百姓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麻醉工作需要做到舒适化。”工作之余,记者与胡灼军聊起他的医学心得。他介绍,舒适化医疗就是让患者在安全及舒适的状态下进行医学检查和治疗,是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基础上追求人性化,其最终目标是使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上愉悦、舒适。经过胡灼军与麻醉科团队的共同努力,在无痛诊疗尤其是无痛胃肠镜方面,实现了个体化、精准化,取得了患者的信任,每月平均有200多例无痛胃镜检查。

“每一台手术都要求精益求精,我的老师曾说过,要想做好一名麻醉医生,就要先做一个合格的人,这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胡灼军说,平时,他把每一位患者都当成朋友去沟通交流,“想之所想,急之所急”,从患者角度审视麻醉工作中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让患者感受到医生所给予的重视与关爱。

相关链接 中国医师节

2017年11月3日,国务院通过了卫计委(今卫健委)关于“设立中国医师节”的申请,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的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中国医师节是经国务院同意设立的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节日,体现了党和国家对1100多万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关怀和肯定。

新闻推荐

赋能企业助力个体!阿里巴巴淘小铺烟台峰会成功举办

峰会现场峰会现场8月15日下午3点,由烟台市商务局牵头,商务局相关领导、阿里巴巴淘小铺生态机构运营专家——湫风(华毅)、阿里...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