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红头鱼面汤

烟台晚报 2019-12-13 09:11 大字

付玉明

那天给老公做了一碗红头鱼面汤,他头一回吃,因为我很少做。它像一个饮食密码,锁着一段陈年旧事,关于我姥姥和姥爷的。

我的姥爷解放前去了台湾,一走就是四十多年,音信全无。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我上六年级时,才有人从台湾辗转捎回来一封信,全家人这才知道他的下落。大陆和台湾刚一通航,我姥爷就大包小包地从台湾回家探亲了。他两鬓已斑白,乡音也改了。

姥爷去台湾的那年,我妈8岁,我舅3岁,住在烟台市里。因为断了经济来源,姥姥只得带着孩子回了老家。姥姥是大户人家的女儿,女红很好,会缝各种大襟棉袄,会盘各式纽扣,会剪大红喜字。村里的女孩子结婚,都找我姥姥缝嫁衣。为了养活两个孩子,姥姥没日没夜地缝,右手拇指和食指都变形了。我妈很小就要上山种地锄草。姥姥是小脚,妈不舍得姥姥干地里的活儿,就把农活儿全都担在肩上,直到13岁才有机会上学。

家里没了顶梁柱,日子别提有多难了。有一年夏天刮台风下大雨,房顶都被风掀跑了,娘儿仨蜷缩在墙角,提心吊胆地熬过了那个雨夜。妈说,姥姥每天都盼着姥爷突然就走进家门。起初,姥姥还会带着我妈妈,每天晚上悄悄到村路去等上一会儿。

40多年后的一个晚上,姥姥和舅舅一家都睡觉了,有人“砰砰”敲门。舅起来开门,门外站着一个老人,舅问:“你找谁?”老人上上下下打量舅,说:“你是虎儿吗?”虎儿是舅舅的小名,只有我姥姥这样叫他。舅马上就知道了,这是他爹回来了。舅喊:“妈,我爹回来了!我爹回来了!”姥姥蹒跚着小脚迎出来,姥爷握住她的手,老泪纵横。第二天,舅来我家告诉我妈:“姐,爹回来了,我们有爹了。”

诉不完的离情!

亲人们操办过好几次隆重的团聚家宴,想用大鱼大肉抚慰亲情隔绝的伤痛。等平静下来之后,我姥爷跟姥姥讲:“这么多年在外面,总是想着你做的红头鱼面汤。”姥姥说:“这个好办,一定让你吃上。”这是什么美味?我们居然也都没吃过。姥姥说,红头鱼就是红鞋鱼,不腥,肉白,适合炖汤。那天,姥姥把全家人召集到一起,先是指派舅舅去烟台市里的鱼市上,专门买刚刚从海上上来的最新鲜的红鞋鱼。其余人在家准备食材,舅妈去地里摘回来大葱、姜、香菜,妈洗好了锅碗瓢盆,姥姥则戴起围裙,和面。

姥爷就坐在太师椅上,看着一家人进进出出地忙着。彼时彼刻,他会想些什么呢?姥姥把面板搁到炕上,姥爷立即问:“这还是我们结婚时的那块面板吧?”姥姥拿出了擀面杖,姥爷又问:“这还是我们一起去集上买的那根?”时光好像停滞了,好像他们还是一对青年夫妇,中间并没有隔着40多年的时光。

姥姥擀面是一把好手,手艺很厉害,早年的女子嫁人之前就得练这个,那是主妇的基本功。我姥姥曾经一顿饭做出5种不一样的面条。

只见姥姥把一张面皮摊开,卷起,“砰砰砰”地推出去、拉回来,几个来回,一张又大又薄的面皮就铺满整个面板。把面皮折叠起来,左手码住面坯,右手拿刀切面,左手有节奏地后退,右手中的刀飞快地紧跟,“梆梆梆”,一溜柳叶面就切好了。姥姥抓起上面一层一提,面条在手中飞舞,旋转着摆到箅子上。那天,姥姥一气擀了两大块面团。我舅回来了,买了8条大红鞋鱼。妈把鱼洗好,去头,摆在大敞盘里。姥姥加盐,撒上葱姜蒜,刷上花生油,放大锅里蒸。妈烧火,锅开了,鱼香混着葱姜蒜的香味飘散出来,姥姥说:“行了,掀锅。”锅盖掀开,带着各种香味的蒸汽“腾”地充满了屋子。

敞盘端出来,姥姥等鱼凉了一些,用筷子夹起一条鱼的大刺一抖,鱼肉就掉落下来,雪白雪白的。

鱼刺全都剔除了,只剩一大堆白花花的鱼肉和蒸下来的鱼汤。重新烧火,倒油,加入葱姜丝爆锅,加适量的水,倒入鱼肉,姥姥在灶台前有条不紊地忙活着。水开了,舅把面条端来,姥姥一扎一扎地下锅,再滚一个开儿,撒盐,最关键的是香菜,绿油油的香菜衬出面汤的白,更提了汤的鲜。大海碗拿来了,第一碗先盛给姥爷。炕桌摆好了,姥爷早就在炕头上等着了。姥姥把那碗面盛得满满的,一勺又一勺,浇上好多鱼肉。

姥爷有点迫不及待了,搛起一筷子面,吹着气,吸溜进了嘴里。一时间,他高兴得像个孩子,说:“好吃!终于吃到了家乡的味道———你们,快、快,都上炕!”

姥姥把面盛到一个大盆里,端上饭桌。一家人说说笑笑,一人端一个碗,排着队领到了这份红头鱼面汤,滋味果然鲜美。那顿饭吃得真是热闹。

后来,姥爷每年都回老家住上一段时间,和姥姥说说话,一直到九十多岁,不能坐飞机了,姥爷就再也没回过老家。姥姥活到一百零三岁,姥爷活到一百零二岁。

时光冲淡了记忆,两位老人悲欢离合的人生遭际在后人心中渐渐模糊了,但那碗红头鱼面汤的清香却留在了味觉记忆中,为我们忠实地保存着这段家族往事。

新闻推荐

鼠年春节烟花爆竹销售期敲定 2020年1月9日(农历腊月十五)至2月8日(农历正月十五)

本报讯(YMG记者云全通讯员唐威)记者近日从区应急管理局了解到,我区鼠年春节烟花爆竹零售点的销售期敲定:2020年1月9日(...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