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街上的黄县人
□王玉珉咸丰年间烟台开埠,一些外国人陆续涉足烟台。黄县很多人瞅准这一商机,相继在烟台开店建厂,其中有些人生意红火、买卖越做越大。老半半堂的创始人叫曲福厚,黄县傅家村人。他是个见过世面的人,同官府里的人很熟,与村里人的关系也相处得非常融洽。后来他到烟台开戏装店,乡亲们到烟台办事也都喜欢到他的店里去落脚。
程明造锁厂是黄县人在烟台开办的一家锁厂。程明造锁厂的前身是顺记工厂,厂址设在黄县西关。
山东渔业公司,是黄县人在烟台创建的官商合一的渔业机构。
南洋大药房在烟台享有盛名。鼎盛时期,柜上有员工十多号人,有跑外程的,有站柜台的,有送货的,还有制作成药的。日伪时期,南洋大药房的医药器械源源不断地流入解放区八路军手中,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清代的黄县,有本富与末富之说。本富者不视市井,坐而待取;末富之民“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清同治《黄县志》)。至晚清时期,黄县境内人口,农十之三,士与工十之二,商十之五。咸丰年间烟台开埠,一些外国人陆续涉足烟台。黄县很多人瞅准这一商机,相继在烟台开店建厂,其中有些人生意红火、买卖越做越大。生意兴隆的老半半堂戏装店过去烟台有条临衢街,位于今胜利路北段,南起原北门外西街西口(今南大街),北至市府街西口与原儒林街相接,长300多米。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光绪二十六年(1900)取吉祥字意命名。当年,这是一条非常繁华的商业街。街道两侧店铺鳞次栉比,如丹桂戏院、新世界商场、饭业同业公会、刻字业同业公会、毕重三诊所、中和永木瓦作坊、大连洋行(日本)等都在这里,大小店铺货物更是琳琅满目。黄县人开的老半半堂戏装店就在这条街上。
老半半堂的创始人叫曲福厚,黄县傅家村人。他是个见过世面的人,同官府里的人很熟,与村里人的关系也相处得非常融洽。后来他到烟台开戏装店,乡亲们到烟台办事也都喜欢到他的店里去落脚。
曲福厚懂中医。他原来在黄县老家常到山上采药,每逢下观庙会就把草药拿到庙会上去卖。后来他到京城开了一家名为“半半堂”的药房,行医济世。药房取名“半半堂”,是取“半积功德半济世”之意。
由于酷爱京剧,曲福厚后来在京城里成为清廷升平署的一员。升平署隶属内务府,是清代掌管宫廷戏曲演出活动的机构。升平署曾收罗民间艺人,教习年轻太监和艺人子弟为宫廷演出。曲福厚在升平署里除了演戏之外,还在“盔头作”学习制作戏装、道具、刀枪把。在掌握相当多戏装制作的技能之后,颇懂生意之道的他,借机沿用“半半堂”的字号在京城开了一家制作销售戏装的店铺,并让大儿子曲江涛到戏装店学徒。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的时候,曲福厚带着全家人回到老家黄县,后来在烟台开设了老半半堂戏装店。
老半半堂实行前店后厂模式,前面临街的房子是门头、后边是作坊,主要生产盔头、髯口、服装、靴鞋、刀枪及其它道具,还制作花轿、蟒罩等婚丧用品。老半半堂的青龙偃月刀,刀身上镶着“蟠龙吞月”的图案,深受扮演关公的红生演员喜爱。
老半半堂开业不久便以技艺精湛、品种齐全而享誉烟台,生意十分兴隆,成为山东最大的戏装店。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产品畅销到青岛、潍坊、大连、唐山、锦州、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就连登临烟台码头的京剧名角尚小云、金少山等都专门请老半半堂为自己添配行头。
曲福厚有四个儿子,大儿江涛,二儿江海,三儿占一。他的戏装店属于那种老婆孩子一齐上的家庭作坊,盛年全家三十多口人都是店里的员工。
老半半堂的第二代传人有曲江涛、曲占一等,第三代传人除烟台老半半堂曲长洲之外,还有青岛小半半堂戏装店的创始人曲子平以及潍坊半半堂戏装店的创始人曲长兴等。从黄县走进烟台的程明造锁厂程明造锁厂是黄县人在烟台开办的一家锁厂。程明造锁厂的前身是顺记工厂,厂址设在黄县西关。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黄县县城的西关街上有座程大钱庄,相距不远是精明钟表眼镜店。眼镜店的店主刘集臣,就像他的店铺字号一样,精细灵巧,聪明能干。刘集臣除主营钟表、眼镜之外,还兼营自行车及其相关修理业务。当时有一种自行车锁,刘集臣与日本商人都想仿造,结果日本人没弄出眉目,他却造出来了。苦于家贫,刘集臣难以投资办厂,自行车锁无法实现批量生产。
当时世界经济发生危机,钱业举步维艰,许多钱庄面临倒闭。程大钱庄的股东杜沛然、于信周、王景颜见刘集臣的自行车锁前景看好,便产生了集资创办锁厂的念头。几个人凑到一起商量,一拍即合,当即决定由程大出资,刘集臣负责生产,在程大钱庄后院创办顺记工厂,生产栓式自行车锁。这一年是民国十九年(1930)。
当时顺记公司只有三名工人、一台手动压力机。刘集臣硬是凭着钳工的锤、凿、锉这三件宝,不停地敲敲打打,制作出不同功能、不同形状、大小各异的零部件,三年之间造出了数千把自行车锁。
民国二十三年(1934),刘集臣的叔兄弟刘培桐也进了锁厂。兄弟两个联手仿照国外铜挂锁的构造原理,设计生产出弹子铜挂锁。杜沛然等见国内市场上没有这种产品,便集资购置了车床、钻床和煤油动力机械等设备,招聘了七名工人。同时取程大钱庄的“程”字和精明钟表眼镜店的“明”字,将顺记工厂易名为“程明锁厂”,且以“三星”代表东股(投资股)、西股(管理股)、劳方(工人)三方,正式生产“三星”牌弹子挂锁。这家锁厂在西关罗锅桥(月阳桥)南、饮马湾北,只有几间厂房。
刘集臣,原名刘培栩,黄县东南梧桐村人,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卒于1978年。家庭贫穷,父亲常年在外面当瓦匠,以此养家糊口。刘集臣小时候念过三年私塾。十二岁起先后在烟台、龙口、长春、大连、海参崴等地的药铺、糖坊里当店员,学过钟表修理、镶牙等技术。曾先后设计制造了自动绕簧机、自动车弹子机、锁梁弯曲机、钥匙自动洗槽机等先进设备。
民国二十四年(1935)杜沛然、于信周随程大钱庄迁往青岛,并在青岛建立挂锁销售机构,为产品开辟市场。留下王景颜、刘集臣主持程明锁厂的经营业务。
杜沛然,原名杜田修,黄县义乐大李家村人,生于光绪三十年(1904),卒于1977年。十岁入学,念过六年书。先后在黄县、青岛、海参崴等地钱庄、商号当过伙计。民国十七年(1928)在黄县西关同于信周合资开设程大钱庄,任钱庄副经理。新中国成立以后,由青岛到烟台任程明锁厂总经理。
民国二十八年(1939)一月,程明锁厂因煤油缺乏在黄县无法生产,迁往烟台维新路,拥有18间厂房、11台设备、14名工人。由杜培然提议,正式任命王景颜任经理、刘集臣任厂长。鼎盛时期,程明造锁厂年产挂锁两万把,销售区域由胶东扩大到京津一带。
新中国成立以后,“三星”牌商标改为“三环”牌。公私合营后程明锁厂更名为“烟台造锁厂”,再后来发展成为烟台三环锁业集团有限公司。官商合一的山东渔业公司山东渔业公司,是黄县人在烟台创建的官商合一的渔业机构。
清光绪后期,詹事府少詹事署礼部左侍郎、黄县人王锡蕃因参加戊戌变法被罢官。山东巡抚周馥考虑山东沿海渔产多系小本营生,渔利渐为外人所得,遂聘请王锡蕃任总办,规划设立一家官商合一的渔业公司。光绪三十二年(1906)前后,黄县商人以四分之三的股份,与官府一起在烟台共同创办了山东渔业公司。
在王锡蕃的主持下,设在福山县西沙旺的渔业公司租赁东海关的轮船,在黄县龙口、掖县虎头崖、蓬莱县庙岛等地巡回护渔。与此同时,他们还创办了烟台水产小学堂,招收沿海渔民子弟入学。其测量海道、绘制海图、阻止日本渔船进人山东沿海捕捞作业、禁令当地渔民越界到外国海域捕鱼等方面取得的业绩,曾受到清政府的奖励。
据史料记载,光绪三十三年(1907),山东渔业公司的展品曾参加过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国际博览会渔业展。享有盛名的南洋大药房烟台朝阳街南洋大药房,创办者是黄县人杨星垣。始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二十二年(1933)正式营业,主要经营中药西药、化工原料、医疗器械等。南洋大药房在烟台享有盛名。鼎盛时期,柜上有员工十多号人,有跑外程的,有站柜台的,有送货的,还有制作成药的。日伪时期,南洋大药房的医药器械源源不断地流入解放区八路军手中,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据史料记载,烟台商界的义昌、顺盛、恒茂、洪泰、协茂、福泰、双盛泰、天成栈等八大家之中,亦不乏黄县籍股东,有些黄县人还在柜上当掌柜的。
(本文原刊于烟台市政协编纂出版的《烟台文史》)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邹春霞通讯员王聪徐希水)16日上午,“烟台开发区渔港发展有限公司赴塞拉利昂从事远洋捕捞启航仪式”在...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