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桑葚饽饽远销新加坡

烟台晚报 2019-02-01 08:12 大字

本报讯(YMG记者庞磊通讯员刘丹)传统的饽饽是雪白的面配红彤彤的枣片,福山区东厅镇却独辟蹊径,研制出甜度更高的桑葚饽饽。农历腊月廿三,记者走进位于福山区东厅街道西厅村的一处农家小院,迎面便是几大锅桑葚饽饽在自然冷却。在里屋,四五名中年妇女正围着案板在揉面、整形、插枣。

说起蒸饽饽,已经蒸了近20年的刘志芬是行家里手。每年一进腊月门,刘志芬和几个老姐妹就开始忙活起来。由于全都是手工制作,刘志芬的团队从早上五六点起来,一直干到晚上七八点,每天高强度工作12小时左右,一锅正常可以摆放50个。“桑葚饽饽必须要桑葚达到一定的甜度,蒸出来的饽饽才好吃,如果桑葚酸蒸出来的饽饽就发酸。有嚼劲的桑葚饽饽取决于桑葚的甜度跟口感。”王勇朋是一名“85”后小伙儿,五年时间已经对蒸饽饽这一胶东传统熟能生巧。一米八几的大个子最适合和面了,每天500多个桑葚饽饽的和面工作全部由王勇朋负责。

不同于传统的大枣饽饽,桑葚饽饽原料十分简单,只有三种,即面粉、桑葚和酵母。“一点水没加,也没有放糖。”王勇朋说,一袋50斤的面粉,需要30斤桑葚。

年过六旬的刘洪社也是桑葚饽饽制作团队的一分子。一锅馒头45分钟,刘洪社必须寸步不离灶台边。“火越大越好,火大了馒头容易笑,火小了,有的不熟,有的发不起来。”给桑葚饽饽烧了这么多年的火,刘洪社早已掌握了一套精准的火候。“每天计数,每年都不够卖。还没到小年,就全部预订出去了,我们也赶不出来了。”王勇朋说桑葚饽饽一个卖18元,令大家高兴的是,今年的桑葚饽饽远销到了新加坡。

新闻推荐

烟台工会温暖职工回家路

本报讯(记者杨明清通讯员宋洁张洪军)1月28日,山东省烟台市总工会联合烟台交运集团开展2019年农民工平安返乡活动,为返乡外来...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