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比写作重要 思考比生活重要 专访著名作家张晓风

烟台晚报 2019-01-27 09:08 大字

张晓风与烟台读者面对面YMG记者曲彩云实习生肖维翰摄影报道

她用温馨的文字带你感受生活之美,她能触摸到你的心灵深处,她被誉为“当代华语散文最温柔的一支笔”,她是张晓风,台湾作家、散文家。“无意穿堂风,偏偏引山洪”,数十年来,张晓风默默地写着她喜欢的文字,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照亮着他们的心灵和生活。日前,张晓风老师应山东文艺出版社和新华书店邀请来到烟台,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生活比写作重要,思考比生活重要。”这位因为文字而圈粉无数的名作家,说出了这样一句深含人生哲理的话,更让人感觉到她的通透豁达。

生活剧变,她要用文字表述内心的烦乱

1941年,在浙江金华,一个女娃娃出生了。没有人能想到,未来的她会影响到那么多人的生活。

8岁,张晓风随家人赴台,她感觉自己的人生忽然改变了。再也没有岁月静好,她陷入到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喧嚣的生活中。逃难路上耽误了功课,别的孩子都会复读逃难前读过的年级,但晓风的父母让她接着读,这让她的学业压力很大。各种烦恼纷至沓来,于是,她有了强烈的要用文字表述内心烦乱的愿望。海明威说,对一个作家最好的训练是———不快乐的童年,晓风感谢自己忽然生变的童年生活,感谢那些当时说不清楚、想不清楚的情绪。“后来才知道,那是父母和自己都无法控制的原因造成的,就只能通过写的方式来平衡和安慰自己,读书也是一种逃避,像格林童话、阿拉伯神话可以让自己暂时忘记烦恼。”

虽然读书让张晓风能暂时忘却烦恼,但逃难让张晓风一家失去了优渥的生活,读书也成为奢侈的事情,“能有一本《白香词谱》就是很幸福的事。”更多时候,张晓风只能从同学处借书阅读,所以格外珍惜每一次读书的机会,只要来得及,她一定会把借来的书抄写一遍,以备将来能够再读。虽然这些手抄书没有好好保存,但日复一日的抄写让那些读过的书好好“保存”在晓风的心里,那些读过的文字由此化成绵绵密密的记忆,渗透滋润着晓风的心灵,如此深刻。

1966年,张晓风出版自己的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这时的她以一个聪颖纯情少女的眼睛看世界,世界是一条清澈澄碧、纤尘不染的潺潺溪流。

她曾经参与到我的生命中,陪我走过人生一程

小溪终将奔向湖泊,而湖泊终将递变为壮阔浩渺的大海。张晓风又陆续出版散文集《愁乡石》(1977)、《步下红毯之后》(1979)、《你还没有爱过》(1981)、《再生缘》(1982)、《我在》(1984)、《从你美丽的流域》(1988)、《玉想》(1990),这时的张晓风从一般女作家狭隘局促的闺秀天地里突破出来,成就了一位“以生命和创意的生成,以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为其宗旨的散文大家。

“生命和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是这位女作家奉献给中国现代散文史的最大功绩。她走上这一条生命和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道路,有一个从并不全然自觉到完全自觉,从不尽完善到圆融浑成的过程,但却有其内在的逻辑必然性。”张晓风的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上世纪60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年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者管管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皆评价甚高。

再高的成就也不及拂过心灵的春风。张晓风的文字,悄悄滋润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得知张晓风要来烟台,文艺女青年青青满心喜悦。头一天晚上,青青“特意换的新桌布,摆上她的书”,“为了见到那个曾与我天涯与共的人,我在为明天的见面会前做足案头功课。反复纠结该如何告诉她,因为当年读至《许士林的独白》,鼓足勇气去找领导请假,哭着奔波五千里地回去看重病的娘亲,因为,‘有母亲的孩子可聆母亲的音容,没母亲的孩子哭向母亲的坟头’戳得我眼疼。读到《地毯的那一端》,我毅然决然地把自己嫁了出去,举步走向红毯尽处,从此素腕熬羹汤、举案侍家人。爱她家孩子们的灵动诗意,浸泡在温婉明丽的文字里,我盼来了儿子在腹腔的脉动,他打小就才情盎然,如今长势喜人。还有私藏的第一本文集《常常,我想起那座山》,在枯索黯淡的那几年是医我的良药,需枕着才能入眠,被磨损得脱线掉页,心疼地一遍又一遍修修补补。会常常熬夜在各个网站搜索她的名字,发现面生的作品,便得了宝似地收藏打印装订……我从年轻的时候就认得她,岁岁年年,如今连我也已蒹葭含霜。”对于青青来说,晓风是一个曾经参与到她生命中点点滴滴的人,“而我只是她文字中的过客,就是她陪我走过的人生一程。”在能够与自己生命中如此重要的导师见面时,一向奔放自信的青青忽然有那么一丝情怯:“张晓风老师,您不认识我,但足以让我的生命婉约多姿。明天,咱们竟然在同一个城市,想想,这个冬天就足够惊艳。”

文字仿佛熨斗,一行行一页页过处,心的皱褶就被熨烫平整

阅读张晓风老师的作品,你会发现她的文字仿佛熨斗,一行行一页页过处,心的皱褶就被熨烫平整,慢慢沉淀着通达透彻的人生智慧和感悟。“爱一个人就是在拨通电话时忽然不知道要说什么,才知道原来只是想听听那熟悉的声音,原来真正想拨通的,只是心底的一根弦。”晓风拨动的,何尝不是读者心底的那根弦呢?晓风还会告诉你爱花好月圆也要爱花不开月不圆的“常态”,“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她还细心体贴着女人一生的辛苦不易,“世界上好像没有女人为自己的一日三餐数算记录,一个女人如果熬到五十年金婚,她会烧五万四千多顿饭,那真是疯狂,女人硬是把小小的厨房用馨香的火祭供成了庙宇了。她自己是终身以之的祭司,比任何僧侣都虔诚,一日三举,风雨寒暑不断,那里面一定有些什么执着,一定有些什么令人落泪的温柔。”这样的文字,怎能不直抵读者的内心深处,在那里激起一圈一圈的波澜?“其实,世事皆可作如是观,有浪,但船没沉,何妨视作无浪;有陷阱,但人未失足,何妨视作坦途。”在张晓风的世界里,困境有时恰恰是成就自己的机会。在张晓风和烟台读者的见面会上,她和大家分享了很多小故事,无一不是在告诉大家:任何的困难,也许都暗藏着繁花似锦。周信芳先生少年倒嗓,却意外开辟了塑造经典老生形象的道路,麒派苍劲浑厚的唱腔响彻神州大地;张大千70岁因视力不佳而创新了泼墨画法,成功将国画大写意风格与抽象派画法结合;“蚂蚁专家”爱德华·威尔逊因一场事故致一只眼睛几近失明,无法从茂密的树叶中发现鸟的踪迹,这才开始仔细观察蚂蚁们“缤纷的生命”而成绩斐然;亚历山大·弗莱明的实验室太简陋没有恒温功能,却意外催生了青霉素的发明,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本来梦想成为钢琴家的安塞尔·亚当斯因身体虚弱不得不放弃钢琴,却在疗养过程中获赠一台照相机,从此世界上多了一位摄影大师……或许,正因为晓风老师的豁达,她的文字才能走进读者的内心深处,陪伴着他们的生命和成长。“张晓风是我中学时代就非常喜欢的女作家。当年在刊物上第一次看到她的文章时,就被她优美而又深刻的文笔所折服,整篇地把她的文章抄在我的摘抄本上。”读者刘向群的心声,何尝不是晓风老师广大读者的心声呢?

新闻推荐

楼上的 你闹够了没有 晚报倾听

倾诉:大卫(化名)倾听:YMG记者曲彩云倾诉方式:网络虽然说大人不能和毛孩子计较,但天天被楼上各种声音组成的“交响乐”困...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