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业余写作生涯
□燕台石最近,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黄海数字出版社出版了我退休后的第一本散文集《燕台散记》,由此回顾我40多年的业余写作生涯。我的业余写作源于梦想,从读小学和中学开始,老师发现我的作文写得不错,鼓励我一定要学好语文,将来当一名作家,梦想由此开始。1978年恢复高考,我考入高校中文系,其时文革刚刚结束,中文系考入了一批血脉偾张的文学青年,受他们的影响,大学毕业时,很是憧憬作家的梦想。
但是作家不是人人可为的,这里原因多多,但最重要的是,大学毕业之后,首先要有一份工作,解决吃饱肚子的问题。我一毕业就结婚,上有老,下有少,端好铁饭碗,全家吃饱饭,其他的难以顾上了。当然,不是作家并不妨碍写作。如果说从事文学创作、卓有建树的人可以称为作家,那么其他从事写作的人不妨称其为写家,我大概可以称得上业余写家。
作家、写家都要写作,我说的写作就是写文章,文章包括各种文体的著作、作品。作家的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是诗歌、戏剧、小说、散文,还有寓言、童话等表现形式,除此之外的著作、作品,都可以归类为非文学创作。我的作品多为非文学创作形式,如果散文算是文学创作,我写作的数量不多,其他的文学形式则基本不足齿数。所以,只能算是写家。我的业余写作,经历了这样的历程:最早始于写通讯报道。高中毕业回到农村,在大学停招、求学无门的情况下,我通过自学坚持写通讯报道,从身边的人和事写起,从村队写到公社,从公社写到大学毕业踏上工作岗位,写了多少通讯报道稿,我自己也记不清了,原来厚厚几大本剪报,几次搬家也不知折腾到哪里去了。后来从事机关公文写作。作为文科大学生,我毕业后的第一个工作岗位是秘书,从部门写到首脑机关,从秘书写到主管公文处理的领导干部,每年写的公文以百万字计,但这些作品,应该是集体创作,非个人行为。但写公文之余,我不断研究公文写作与处理的理论与应用,也出版了不少这方面的专著,算是我这一阶段业余写作的收获。跨入新世纪,由于工作岗位的变化,我从党政机关来到高校工作,从写公文又改为写学术论文。主要是根据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围绕为地方服务,与有关学者和老师一起写了大量论文,并结集出版,其中有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社科特别委托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但是,写散文一直是我的爱好,工作期间虽然没有多少时间写,心也难以静下来,但忍不住试笔,除了出版过《悲壮的挽歌》《七月流火》《难忘的一天》等几本散文集外,60岁前还断断续续写了一些短文,累计有100多篇,在退休之前选编了60篇,结集为《燕台随笔》;退休后有时间了,静下心来写了一些回忆性文章,两年下来满40篇,结集为《燕台散记》,算是《燕台随笔》姊妹篇吧。
将40多年的业余写作成果统计了一下,独自完成和与他人合作完成的著作,日积月累竟然已达50多本,约有2000多万字。有人曾问我,你工作那么忙,尤其担任领导职务以后,是怎样写作这么多东西呢?
这里不妨对年轻人谈点个人体会,我的业余写作基本是这样做的:利用业余时间写作,工作再忙也有闲余时间;利用工作机会写作,我的写作多与工作紧密相关,干什么学什么,干什么研究什么,干什么写什么,一举数得;利用突发灵感写作,灵感来了,一定要及时抓住,写起东西如有神助,否则,稍纵即逝,言语蹇拙,事倍功半。
也有人问我,你的写作跨度这么大,从写新闻到写公文再到写散文,是否要面对重重困难。
其实,我个人的体会,自古以来,各种文体写作都是相通的,语言文字的本源就是记录语言、记录思想、记录行为,所有文种概莫能外。古代的新闻稿如《尚书》中就有《甘誓》《汤誓》《牧誓》等檄文,唐代骆宾王《讨武曌檄》更是令女皇折服(檄文类似今天的新闻公报、宣言、决心书);古代典型的公文如李斯谏逐客书、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李密陈情表等等(书、表类似今天的请示和报告),至今脍炙人口;这些作品都被今人当作古代散文范本在学习。《尚书》辑录古代散文28篇,有十篇是公文;《古文观止》编选古代散文222篇,其中公文33篇,占了15%,这些公文“都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还有人问我,你业余写作的动力是什么?换句话说就是业余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出名吗?老实讲,利用业余时间写作,由于某些原因有时不得不用笔名、化名,没有几个人知道你是谁。是为了利益吗?一篇千字稿子就几十元钱,一本书倘若畅销,出版社可能会给点稿费,而写畅销书谈何容易。印量少的著作不仅不给稿费还要自筹出版费用。是为了升迁吗?实话说,在一个非教育文化单位写作是不受欢迎的,往往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如果一个机关干部被说成这个人就会码码字、写写材料,基本就走进仕途的死胡同了。
说到这里,有人疑惑不解了,那你业余写作图的是什么?
坦情对大家说,我的业余写作完全是一种爱好,爱好是没有理由的,有人爱养宠物,有人爱打扑克,有人爱侃大山,我的爱好就是把文字变成书面印刷物。这是其一。
其二,责任。读了多年书,大小也算是个读书人。读书人的毛病之一,就是不安分。与其闲着,不如写点东西。写作中有社会责任、有职业责任、有家庭责任,也有正负能量之分,自不待言。其三,担待。人生是要做一点事情的,不论大事小事,关键是要做,我赞赏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要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利的话、有利的事,人人都应当知无不言、尽职尽责,人人都应当有所担待、有所作为。
话说远了,还是回到《燕台散记》出版的主题吧。《燕台散记》共辑录了我退休后写作的40篇文章、32万字,都是本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个人的想法是退休以后,趁着身体还允许,写点回忆性的东西,多多少少记录一点人生轨迹、记录一点时代变迁、记录一点印象深刻、对后人可资借鉴的人和事,不枉人间走一场。
《燕台散记》是一位退休老人由快节奏工作转向慢生活状态的一种尝试。工作时风风火火、疲于奔命;退休后干点什么?目前全国超过60岁以上的退休老人约2.2亿人,确是因人而异,我身边可以看到的退休老人,有旅游的、上老年大学的、练书法的、开荒种地的、跳广场舞的、看孙子的,等等,只要心情愉悦、身体力行,干点什么都是一种幸福。我退休了,赋闲在家,除了看孙子,就是写点东西,每天的所学、所见、所闻、所想,在键盘上码字,就是我最大的乐趣。
《燕台散记》作为回忆性散文集,内容没有虚言,都是真人、真事,时间、地点也是真的,照片也是真的,绝无PS处理;感情没有虚假,对亲人、对老师、对同学、对领导、对同事、对朋友,乃至对家庭、对社会、对工作都是一片真心、真意、真情,不掺半点虚情假意,一片真情可对天;笔法没有虚构,我对写作技法没有研究,都是思之所至,信笔写来,不加雕琢,什么悬念、照应、联想、想象等等,没有精心设计、刻意追求,只有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作为上世纪50年代生人,我特别感恩时代、感恩社会、感恩改革开放,不仅使我们这代人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而且使我们这代人退休后衣食无忧,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干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有人说20世纪是小说的世纪,21世纪是散文的世纪。此言难以置评。但我并非要赶时髦,我认为写散文是最好的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我喜欢散文,我愿意在我的有生之年,多写点散文,娱己兼顾娱人,将业余写作进行到底。
噢,对不起,自己忘记已经退休了,余生已经升级专业写作啦,那就除掉业余,将写作进行到底吧!
新闻推荐
警示教育发人深省 廉政宣讲送来清风 区综合执法局扎实开展廉政教育活动
本报讯(YMG记者云全通讯员刘建)近日,根据区纪委廉政教育月活动的统一安排部署,芝罘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了党风廉政集...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