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进军高水平大学

烟台日报 2018-11-18 08:32 大字

(上接第一版)烟台市的友谊,搭建了相互合作的平台,奠定了烟大高起点办学的坚实基础。北京大学将进一步深化与山东省、烟台市的合作,和清华大学一起,共同做好援建工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则表示,“烟台大学是由省里和地方共同创建、清华北大共同支持下创办的大学,是山东省和地方根据当地发展的需求,在人才培养发展方面开辟出的一条新路。可以说,烟台大学是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新的模式,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创举。”

“得益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鼎力支持,在黄海之滨的盐碱滩上崛起了一所现代化的大学,这使得烟台大学有了一个比较高的办学起点。”张伟说,建校那年,烟威人民每人拿出10元钱,集资八千万元建设了这个学校。因此,“烟大是烟台人民的大学”,“北大清华和烟台人民的这份深情厚谊,烟台大学从未忘记,也时常以此激励师生,要在烟台经济社会发展中担当重任,不负深情”。“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17日上午,东山宾馆8号楼。

一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支援烟台大学建设图片展吸引了很多与会者的驻足。来自清华大学的82岁老教授谢树煜忍不住赞叹:如今的烟台大学变化实在太大了!

谢树煜教授1985年来到烟台大学任计算机系副主任,在烟台大学工作两年。“当年规划时,没有想到烟台大学会有今天的办学规模,已经培育出了10万余名毕业生,为山东省输送储备了各行各业的人才。”谢树煜说,看到如今烟台大学的发展成果,让他感到很欣慰。

不仅仅是谢树煜。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援建者,大多已白发苍苍;烟台大学也已从一个初生的婴儿,长成为风华正茂的青年。而烟台大学良好势头的发展,追根溯源,正是北大、清华两校浓厚校园文化底蕴熏陶浸润的结果。“老一辈的援建者将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大学精神带到了烟大,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相互交融。这些都是烟大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更是烟台大学不断开拓进取,朝着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迈进的动力之本。”烟台大学校长郭善利说。

正是这种精神的传承,让烟台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蓝图有了更坚实的底气和更务实的路线:

—————探索设立“两校援建”专项基金,每年预算不少于一千万元。将学科提升作为突破口,筛选法学、药学、物理学、数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等学科,在与两校前期合作基础上,结合烟台大学深入实施的“学科特区”政策,推动学科提升。学校将研究确立可量化、可评估的指标体系,定期进行总结、梳理,在北大、清华的扶持下,提升烟台大学学科水平与层次。

—————依托两校资源,推进相关智库建设。烟台大学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相关智库、学院加强合作,借助两校相关资源,围绕山东省、烟台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及社会迫切需求等现实问题,开展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政策研究,承担发展规划、咨询论证、数据统计等政府外包服务,为区域发展、政府决策提供切实管用的咨询研究成果。

—————引进两校资源,助力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上半年,烟台大学与台海集团合作成立了烟台大学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以及研究院。核学院将申请引进引进北大、清华的资源,打造成为一个校企共建学院的升级版,助力烟台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

据悉,以此次援建会议为契机,烟台大学将进一步深化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全方位合作,借力两校的优势,提升办学水平,增强办学实力,力争为烟台乃至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作出更大贡献。

34年的成长,将梦想大写。

34年的援建,必将创造更多辉煌,结出更丰硕的果实。YMG记者王鸿云通讯员王晓刚陈颖董超孙艳

新闻推荐

成龙线从公路向城区市政道路转型, 近期拓宽双向8车道,远期预留建设城市快速路条件

随着烟台组团间的融合发展以及沿线用地的开发利用,成龙线作为牟平、高新、莱山等组团间主要联系通道,服务功能逐渐由公路...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