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五一三” YMG记者 孟宪臣 通讯员 李光宇

烟台日报 2018-11-13 08:31 大字

航空和航天,字面上仅一字之别,但技术的量级,却有着天壤之别。每一次采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第五一三所,都有“高大上”的新发现。这一次,记者又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五一三”———“五一三”关注起了“深海”,成功研发出“水下便携式激光成像仪”。

从“上天”到“潜海”,是什么支撑起这个“跨越”?记者直奔主题,五一三所副所长宋光磊答得干脆:“我们是把宇航领域的激光成像技术,应用到了水下作业,能在水深100米以内工作,这是传统水下光探测距离的5倍!”

宋光磊说:“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水下的试验,目前正针对具体的运用开发新产品。今年年底到明年,这些产品基本上都会陆续得到应用。”这意味着,未来五一三所在海洋牧场监测、水下勘探作业、水下打捞、水下机器视觉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还有一件喜讯,让宋光磊喜上眉梢:就在近期,五一三所与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共同成立了“山东遥感卫星应用技术融合创新中心”。这个中心基于国产自主高分辨率卫星提供的实况遥感数据以及导航、通讯信息服务手段,融合“互联网+、天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卫星综合应用服务平台,为政府、行业部门和大众提供服务,形成长效综合服务模式。

这些“跨越”,对五一三所来说,并不陌生。今年恰逢五一三所建所60周年。1986年,原549厂主要技术力量由山西太谷搬迁至烟台,从支援三线建设到抢抓我国载人航天和北斗导航卫星等重大航天卫星型号发展机遇,五一三所交付产品数量大幅攀升。自2002年以来,五一三所承担的型号研制任务由以往的每年140余台套产品,增加到2014年的2300余台套,企业实力也越来越强。从2000年到2015年,15年间,五一三所的经济总量增长了100倍。“改革开放的神奇之一,就是实现了许多原本不敢想的事。”抚今追昔,宋光磊感慨万千,“我们是在科学热潮中诞生,在三线建设中西进,随改革开放的大潮东迁,在新时期航天事业发展的进程中成长。”几代“五一三人”薪火相传,砥砺奋进,肩负的光荣梦想和使命,正在加速推进和完成。

一部“五一三”的起家史,就是烟台航天产业的发展史。占地345亩的“烟台航空航天科技园”,如今正撸起袖子加油干,助推烟台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全面开启“飞天”模式———最近六年时间,一批航空航天产业配套产品烙上烟台“印记”,“烟台造”紧固件进军世界商飞供应链,为波音、空客等国际大飞机提供配套,并为卫星、火箭等国家重点型号服务配套,部分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据统计,目前全市航空航天产业在建重点项目10余个,总投资超200亿元。

宋光磊告诉记者,由五一三所投资建设、总投资达35亿元的航空航天科技园,正是依托自身技术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军民融合—航天核心部件研发与制造”、精密器件新材料产业化项目等高新技术应用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4亿元以上,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航空航天科技产品研发、转化与生产基地。

一部烟台航天产业的发展史,亦是烟台高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是五一三所迁到高新区的第十个年头,十年前的高新区核心区面积48.8平方公里,常驻人口7.5万人。五一三所和年轻的高新区一起,开始了自己的“跨越”之路。

短短几年时间,高新区不仅拿下了国家级的牌子,还凭借超高的投入产出率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五一三所作为首批进驻高新区的科研院所,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纷至沓来,成就了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高地,众多“大国重器”从高新区走出———“蓝鲸1号”是中集来福士的“代表作”,是探秘采集可燃冰的大功臣;“天舟一号”的宽波束中继测控系统、舱内辐射环境测量载荷等闪耀着“烟台元素”;大飞机C919的钛合金紧固件由东方蓝天钛金科技公司提供……

透过不一样的五一三所,“登高望新”的高新区,正阔步行进在逐梦、圆梦的新征程上。

新闻推荐

今天晴到少云气温小幅回升

本报讯(YMG记者衣文萍)气象部门预计,今天烟台市天气较好,南风风力不大,气温小幅回升,明天气温继续回升。气象台12日17时提供...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