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村的“逆袭” 福山区门楼镇南庄村产业兴村聚民心
雨后山间格外清凉,沿着福山区门楼镇南庄村村南上山路拾阶而上,这座美丽乡村便呈现在眼前。荒山变身田园综合体,美丽了乡村,富裕了村民,这个原先的落后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实现了“逆袭”。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南庄村田园综合体,大樱桃经过一季的忙碌正在休养生息,苹果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山顶的阁楼宏伟壮观,池塘内睡莲绽放……虽是炎热夏季,还是有不少游客前来游玩。“既是经济作物,还是旅游目的地,‘农业+旅游’的模式初见成效。”南庄村党支部书记彭利民说。
南庄村共有村民270户、753人,党员28人。曾经的南庄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经济来源单一,“土地散、居住散、人心散”,是一个让所有人提起来都摇头的后进村。2011年3月,在外创业的彭利民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面对老百姓的殷切期盼和落后的村庄状况,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开始在这片土地上展开新的探索。
针对村里土地分散、撂荒严重等问题,村党支部从盘活土地资源入手,带领党员上山开辟60亩荒地,栽种2000多棵大樱桃,成功迈出集体经济发展的第一步。“开荒不易,最难的就是迁坟。”彭利民告诉记者,当时这座山上不仅荒草丛生,还有362口散葬坟,经过与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沟通交流,南庄村启动了迁坟工作,由“两委”班子带头,党员包干,将全村362口散葬坟地迁至村西公墓,腾出集体土地80亩。
有了80亩土地的“家底”,南庄村的集体产业像滚雪球一样增大。2011年“魅力南庄”项目启动实施,流转本村和外村土地300多亩,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种植樱桃、苹果、桑葚等各类经济作物1万多棵,其中盛果期大樱桃目前有4000多棵,2018年预计能够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00余万元。
南庄村两委的目光不仅瞄准了农业增收,更瞄准了这背后蕴藏的旅游资源。
为实现集体经济的长远发展,“两委”班子主动对接福山区委、区政府重点培育三产服务业的战略部署,把发展重心定位到生态观光旅游上。聘请专业设计开发公司对“魅力南庄”项目进行深层次规划,确定了“整村推进”的发展思路,重点打造集山上观光休闲和山下民宿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包含开心农场、垂钓乐园、美食街、农家乐等10个板块。
南庄村还积极借鉴塘约村发展模式,大力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发展路径,于2015年正式成立农业开发合作社,村民以土地或劳动力入股,共同参与“魅力南庄”项目的建设运营,目前已吸纳187户村民成为社员。积极推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将合作社进一步深化拓展,与区农业局、农博园等合作,成立由全体村民入股的兴农农业开发中心,下设综合开发、采购、财务3个业务部门以及6支生产队,聘请专业人员负责种植养殖规划、技术指导、品牌创建、市场营销等经营管理工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通过土地流转,村民的钱包也鼓了起来。“山上有十几棵樱桃树,一年收入几千块,土地流转后,每年既有租金,还有工资,收入3万多元。”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村民钱包鼓了起来,精神文明也跟了上来,打架斗殴的、不赡养父母的现象没了,邻里互助、家庭和谐成了主流,全村人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向前奔。“经过几年的潜心打造,我们相信2019年将是大发展之年,南庄村将在旅游发展上探索出新路子。”彭利民说,集体经济增收与群众致富的“同频共振”,让南庄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后劲十足。YMG记者杨春娜通讯员刘冰彩云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65岁的芝罘区东山街道进德社区居民韩春荣,退休后一直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加社区各项事务,带领身边的姐妹组建了进德“山海情...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