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鸡蛋和6个鸡蛋, 往事如昨
郑寿亭
每逢端午节,我总会想起两件往事,和几个鸡蛋有关,分别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80年代初期。
头一件,发生在1967年端午节当天。那时副食品是凭票供应的,每人每月凭票可买半斤。端午节那天早晨,我们家以蒸的糯米饭代替粽子,7口人分食10个煮鸡蛋。记得父亲和我小弟、小妹,每人分到两个鸡蛋,母亲和我及姐姐、大妹,每人只分到1个鸡蛋。父亲分到的两个鸡蛋,他只吃了一个,把另一个放到拿午饭的饭包旁,可能是想留着中午再吃。
那天早晨,我到学校后,得知不上文化课,就跟班主任牟老师请了假,然后去母亲所在的市府街搬运队,帮我母亲拉车。记得母亲上班前说,她们要从芝罘屯煤场,往烟台糕点厂拉煤。到了中午,我和母亲准备吃饭时,母亲从饭包里拿出饭和咸菜后,又若有所思地拿出1个煮鸡蛋。我很好奇地问:“哪来的鸡蛋?”母亲说:“可能是你姐姐没舍得吃,放的吧。”我马上纠正:“我亲眼看见姐姐把鸡蛋吃了,不可能再放进您的饭包里。”母亲半信半疑:“那能是谁放的?”“肯定是我爸放的!”母亲看着我,有点不高兴地说:“今天早晨,你爸那个凶样,你也看见了,他能把鸡蛋放我饭包里?”
原来,当天早晨,父亲边吃饭边对母亲说:“今天下班回来,做两个菜、包点饺子过端午节吧。”母亲不乐意,说:“搬运队今天派的活儿是拉煤,恐怕下班回来得晚。再说,拉一天煤,浑身煤灰,回来还要烧点水、洗一洗,哪有工夫做菜、包饺子过节!”父亲一听,火爆脾气上来了:“人家干活累的,都不过节了?”父亲发了一通火,气乎乎地拿着他的饭包走了。
傍晚,我和母亲拉完煤回家后,母亲虽然有些疲惫,但还是简单地做了菜,包了饺子。饭后,我见父亲心情不错,就说起那一个鸡蛋的事,父亲承认:“是我放的。”又说:“你妈拉车很辛苦,咱家的生活条件差,你妈有时做点好吃的,总是让我多吃,我也于心不忍呐。”我忽然感到,母亲心里其实很清楚那个鸡蛋是父亲放的,只是嘴上不说而已,那是他们夫妻的默契。
第二件事,发生在1982年端午节前。那时,副食品虽然仍是凭票供应,但粗粮换鸡蛋之类的黑市交易,已经不再控制。那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我儿子出生了。爱人坐月子,我与邻居老王聊天,说到鸡蛋不足。老王给我支招,说可以用粮证上剩余的玉米面,到粮店门口,与等在那儿的农村妇女换鸡蛋。100斤玉米面能换60多个鸡蛋。
那天中午,我下班回家,路过二马路粮店时,看到有几位农村妇女正在那里换鸡蛋。我当即上前,打听一位50多岁的农村大姨:“鸡蛋怎么换?”她反问:“小伙子,是不是你媳妇生小孩了?”“您怎么知道的?”她显然相当有经验:“一般来换鸡蛋的都是家庭妇女,年轻小伙子来换鸡蛋,准是媳妇生孩子了。我看你挺高兴的,准是媳妇生了个大胖小子。”我点头承认。她又说了一通她的鸡蛋如何如何好,最后才切入正题:“我用你的粮证,买10斤玉米面,换给你6个鸡蛋。如果买100斤玉米面的话,就把这篓子里的60个鸡蛋,全部换给你。”
于是,成交。她见我没带篮子,就很痛快地说:“等我买了玉米面,可以把鸡蛋送到你家。”可当她把鸡蛋送上门,当面点数时,却发现只有55个。她有点尴尬,说可能是在家数错数了。她告诉我,她是初家镇孙家滩村人,承诺会在3天内,把少的那5个鸡蛋送过来。我答应了。
时隔十多天,并未见她过来送鸡蛋。我也差不多忘了这事了。
事过半个多月的一个傍晚,我家对门的邻居拿着几个鸡蛋过来,说当天上午,有个农村妇女敲门,手里拿着这几个鸡蛋,“她说敲你家的门,没人开,让我把鸡蛋转给你。”邻居告诉我,那位农村妇女还说,因家里有事,有半个多月没过来换鸡蛋了,今天是搭车来市里,把鸡蛋送来,“她向你说声对不起”。定睛一看,那位农妇送来的是6个鸡蛋。多送了1个,除了表达歉意,可能还有祝我们六六大顺的意思吧。
两个故事,1个鸡蛋和6个鸡蛋,每每想起来,都让人心里一阵温热,但真正能读懂其中意味时,怕是要中年以后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李鑫通讯员丁明明马晓凤)随着“百日攻坚提升”进入冲刺阶段,近日,芝罘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环卫处在前期...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