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万家 艺润芝罘, 毓璜顶古联欣赏(二)
毓璜顶戏台联蜃楼起沧海,试看锦绣文章粉点出兴衰戏局;
蟾窟映奇山,聊藉衣冠妆黛传演来名象真情。
毓璜顶戏台位于玉皇庙中轴线南端,坐南面北,于清朝咸丰十一年(1861年)修建,1966年秋被毁,2001年在旧址按原貌复建。园林部门将原戏楼保存下来的三根石柱作为台柱继续使用,其中两根石柱上刻的正是此联。值得指出的是,此联上联末尾的字“局”,按照现代汉语为平声,按照古音则为入声字(古属仄声)。
上联从烟台特有的海景写起。清代张佑海《毓璜顶记》碑文中说:“洞天奇景,何独标名胜于海隅?且一邑(指福山,毓璜顶当时归福山县管理)八景最著者芝罘日出、烟台海市,毓璜顶乃兼二景而得之。”提到在毓璜顶上,可以看到烟台海市。“蜃楼起沧海”即此意。“文章”是“大自然的色彩、形态和声音”之意,如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此处,当是特指此地景色。“锦绣”突出了海景之神奇灿烂。“兴衰戏局”既扣题写戏台上不断上演戏剧,也暗寓沧桑:人世兴衰,也如戏剧般不断上演。
下联则从毓璜顶的神话传说写起。贺宗仪先生《毓璜顶楹联漫话》中记载了烟台人谭鸿鑫亲闻过的、玉皇庙内一道长所讲的奇闻:“元代……有一位全真教道长偶经此山,见一束金光从山顶射出,直入云天。道长发现洞窟中有一金蟾,嘴巴一张一翕,吐出金光。见生人入洞,瞬时而去。道长大呼:‘真乃神奇之山也。\’遂下山化缘聚资,在山上兴建了三间庙堂,供奉道家尊崇的玉皇大帝。”这个故事就是“蟾窟映奇山”之语的来源。“藉”,是“凭借”之意。“衣冠妆黛”,本指演员化妆登台,此处代指戏剧表演。“名象”,当为“名物制度、名称物象”之意,清代魏源《<诗比兴笺>序》:“李善《选注》,专诂名象,不问诗人所言何志。”下联从传说写起,渲染此地的神奇、祥瑞,接着写戏剧表演,紧扣主题。
综合全联,意为:“在此山上可以看到海市蜃楼等奇景,试看,在自然美景的衬托、装点下,一幕幕戏,正如人世兴衰一般不断上演;此地有金蟾吐光的神奇传说,是祥瑞之地,暂时借助演员们的表演,传达出与此地有关的名物制度、风土人情。”然而,细品上联,笔者以为,“蜃楼起沧海”也可能含有比喻戏剧演出之意,写表演如海市蜃楼,皆虚空而美丽;而人世沧桑又如戏,自然之海市、人文之戏剧、历史之沧桑,融为一体,其中所寓兴衰之理,不免让人感慨!下联“蟾窟映奇山”则恰好照应“名象”———此地的历史风俗等。上联言沧桑变化、兴衰如戏;下联则在此基础上一振,言通过“传演”而让人们了解此地的风物,留住这些美好与祥瑞,可谓联系紧密,天衣无缝。中国楹联学会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康永恒先生认为,此联可能刻石时有谬误,上联“粉点”当为“妆点”,下联“妆黛”当为“粉黛”;“妆黛”尚可,而“粉点”一词古诗文绝无先例。笔者以为,“妆点”对“传演”,“文章”对“粉黛”,更为工稳,且更符合古文用词习惯,康先生的看法很有道理,然石刻如此,暂且从之。
上期征联继续进行:掬绿涵青,诗笔初凝新柳色,征下联。投稿邮箱:zfqyljxh@126.com,截止日期:4月21日。欢迎赐稿!芝罘区楹联家协会供稿
新闻推荐
我区将落户一批高端研发机构, 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提供“芝罘方案”
本报讯(YMG记者云全通讯员丽丽)今年,区科技局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继续加大推进自主创新工作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防震减灾能力建设,努力开拓创新,全力...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