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清明节14.74万市民出行祭先人, 三天逾30万市民出行祭扫

烟台晚报 2017-04-05 10:17 大字
本报讯(YMG记者刘晓阳通讯员张文)昨天是清明小长假最后一天,恰逢清明节,烟台市各殡仪馆、墓地迎来了祭扫最高峰,仅昨天一天全市就有14.74万人次出行祭扫,三天小长假,烟台市共逾30万市民出行祭奠先人,达到了历史最高峰。清明节三天期间,记者走访烟台市各殡仪馆、墓地发现,禁烧第10年,烟台市清明节的“低碳”观念深入人心,漫天纸灰和烟火一去不返,鲜花祭奠、网上祭奠等低碳且又文明环保的祭祀方式,被越来越多的烟台市民所接受。

鲜花祭祀成为主流

昨天是清明节,来祭扫先人的市民格外多。上午,在前往回龙山功德园的道路上,不时可以看到携带鲜花前来祭祀的市民。上午8点多,市民林女士和家人一起乘坐免费专线车到达功德园,在园内的鲜花店停下脚步,购买了两束黄白相间的菊花。“以前都是带纸过来,现在则更愿意选择使用鲜花来祭祀,鲜花比较卫生,也比较符合现在的文明祭祀。”林女士称。

在刘盛兰老人和王媛媛的墓前,堆满了园区和市民送来的鲜花,烟台十佳好人王大珍也为刘盛兰老人送来祭品。记者在回龙山功德园看到,来祭奠亲人的市民几乎人手一束菊花或绢花,有的还用手推车推着插满菊花的花篮。此外,还有市民手捧绢花或盆栽鲜花祭祀,鲜有带烧纸的。在芝罘区殡仪馆骨灰堂里的寄存室里,储存格里都摆放有鲜花、绢花等物品,没有焚香烧纸的。芝罘区殡仪馆免费为市民提供50个祭祀小桌,给祭扫市民祭祀用。“往年这些小桌为外面承包,使用会收取20元租金,今年我们全部收回来免费为市民提供。”殡仪馆杨主任介绍。记者在祭祀场地看到,现场没有一丝的烟迹,50个小桌子上面摆满了鲜花,给人一种既严肃又清静的感觉。

禁烧得到九成以上市民响应

“这几年人们越来越重视逝者‘身后事\’的绿化。”昨日,回龙山功德园负责人孙华军介绍说,诸如草坪葬、树葬、海葬、花坛葬、壁葬,这些新方式渐渐为大众接受,烧纸钱也成为大家摒弃的旧习俗。今年,回龙山功德园在继推出“千纸鹤寄相思”活动后,又推出了“天堂邮箱”活动,倡导文明低碳祭先人。下一步,回龙山功德园将联合市民政部门共同设立烟台市海葬纪念墙,为参加海葬的逝者家属留下祭奠先人的地方,也向市民倡导这种低碳环保的殡葬方式。

芝罘区殡仪馆牟主任告诉记者,从今年清明祭祀的情况来看,9成以上市民都已经自觉地选择用鲜花或绢花等文明祭祀品,替代烧纸钱。禁烧令由第一年的被动执行,到现在10年时间,已经是大家自觉主动遵守的规则了。“文明低碳祭扫是推进殡葬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烟台市连续10年的禁烧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民政部门还将尽可能多地提供多种环保、文明的祭祀方式,引导市民逐渐转变传统祭祀方式。大力推广家庭追思会、网络祭扫、鲜花祭扫、踏青遥祭等文明低碳的现代祭扫方式,积极组织社区公祭、集体共祭等现代追思活动,使群众由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对逝者的精神文化传承上来。

新闻推荐

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本书吧 本报携手爱心企业,为孩子们募集书籍

本报3月29日讯(记者柳斌实习生李阳)信息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但是在很多贫困的地方,还有很多孩子为一本课外书而翘首期盼,或是一本童话故事,或是一本汉语词典。即日起至5月4...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