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着酷暑在街头割草、清理杂物,一干就是21天 这对“姊妹花”,把村当成自己家

农村大众报 2021-04-02 13:43 大字

“走啊,转转去!”每次值班,晚饭后,龙口市黄山馆镇西片片长李妍总会叫着副片长程岩去村里转转,因为她觉得“晚上能看到很多白天发现不了的问题”,更因为这对被村民亲切地称为“闺女”的姊妹花,早已把村子当成了自己家,时刻想着为村民办点实事。

黄山馆镇西片片区下辖馆前王家村、馆前邹家村、馆前于家村和馆前陈家村4个行政村,各村人口多在100-300人之间,发展资源较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当时邹家村等几个村一直排名倒数,基础差、班子散、问题多,村庄管理压力很大。”李妍说,2020年年初她刚上任西片片长时,心里还有些担心,“怕自己干不好,带不起来。”37岁的李妍和年长自己几岁的程岩搭班子,俩人有事没事就往村里“钻”。

解决村庄散乱问题得找好突破口,馆前邹家村正是工作突破的着力点。王晓玲是馆前邹家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全镇唯一的女村支书,因为村里成绩几乎年年倒数,她主动提出辞职。“当时,村里的问题太多,群众对村班子不信任,什么工作都不好推进。”程岩说,镇上并没同意王晓玲辞职,“她是工作方法的问题,并不是完全不想干活。”

2020年,龙口市在全域全面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给了馆前邹家村改变的契机。“当时七八月份,天最热的时候,要打扫村里的环境卫生,清理街边杂草和村民乱堆乱放的杂物。”李妍和程岩找到王晓玲说,“咱们得带头一起干,不能光指挥。”

2020年8月,馆前邹家村的街头上出现了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幕:骄阳似火,李妍、程岩、王晓玲,三个女人领着村干部冒着酷暑在街头割草、搬杂物,每天衣服湿得都能拧出水来,而且一干就是一星期。“刚开始村民都在观望,大约一周后,有些村民就开始主动清理自家门前屋后的杂物。”程岩说,后来老党员和村民都纷纷加入环境卫生整治的大队伍。

在馆前邹家村,邹可顺是第一个加入进来的。70多岁的邹可顺原来可是村里的“硬骨头”,啥事都不愿意配合。邹可顺自己在村里住,平时喜欢捡一些废旧物品堆在门口,屋里屋外环境卫生很差。

“我们和老人谈环境卫生对疫情防控的重要作用,老人听到心里去了,从‘顽固派’变成了积极分子,不仅自家房前屋后大变样,还带动了一批村民扭转了观念。”李妍说,之前邹可顺并非故意唱反调,而是多年的农村生活习惯使然,“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事情就好办了。”

就这样,馆前邹家村的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持续了21天,不仅旧貌换新颜,村内风气也焕然一新,群众和干部的信任重新建立,各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正是借助这个机会,西片区其他3个村也实现由内到外的大变样。

“村里不光要生态美,还要产业兴。而振兴产业,小村要共享资源,抱团发展,这个模式是我们镇探索出的成功经验。”李妍说,以前各村经常各自为战,她上任片长后特意找4个村的村支书一起商量,“小到各村村民家务事,大到村庄规划和产业发展,我们都要坐在一起想办法出点子。”

“现在,各村之间不仅无偿共享水资源,哪个村缺人手,其他村也会无偿派劳力帮忙。”李妍说,今年西片4个村正准备成立联合党委,借助片区的青年农民创业园,实现土地托管,着力发展有机果蔬等产业项目,带动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

“经过她们俩的管理,西片区各方面突飞猛进,邹家村更是从倒数,一路名列前茅。我们要推广这种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能和群众打成一片、主动为群众办实事的团队治理模式。”黄山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彦鹏说。

农村大众报记者祝超群

通讯员曲玲玉

新闻推荐

北马镇开展 “红色经典”诵读比赛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王军华通讯员邢洵)“我的祖国,南疆北国,东海西漠,千百年任凭风云掠过;我的祖国,江流奔腾,高山巍峨,亿万年笑...

龙口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龙口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