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嫂比母,龙口好媳妇有大爱
YMG记者姜春康通讯员刘启强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小姑子刘桂荣,嫂子栾桂荣,这对姑嫂相处得和谐融洽,嫂子不仅把小姑子教育成人,更为她置办嫁妆,让她高兴地成家立业。
在刘桂荣的心里,嫁到刘家38年的栾桂荣是“老嫂比母”,“嫂子用朴素的爱和默默地付出,为我们一家人做出了表率。”
栾桂荣,63岁,龙口市龙港街道邹刘村村民,荣获第七届龙口市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称号。
为小叔子和小姑子操办婚事
1981年,25岁的栾桂荣嫁到刘家,4年后婆婆因病去世。
兄弟姐妹五个,一个大姑子已出嫁,两个小姑子分别14岁、19岁,小叔子没结婚。公公患肺气肿多年,因妻子去世病情加重,不能操心和干体力活。另外,还有给婆婆治病欠下的5000元债务。
为了还债和改善家庭条件,哥哥刘玉祥拼命工作,从建筑公司小工头干到了经理。看着没日没夜干工程的丈夫,不到30岁的栾桂荣怀抱2岁的孩子,硬是和丈夫顶起了这个家。
刘桂荣是家中老小,她清晰地记得当年到烟台学习会计时的情景,“刚20岁,从没出过门,嫂子给我准备好日常用品,还给我带上饼干,想得周到细致。”刘桂荣激动地说,“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母亲的温暖,一辈子忘不了。”
母亲去世后不久,刘桂荣就住到了大嫂栾桂荣家。谈起当年的情景,她说:“嫂子领我们一起到农田干活,给我们缝缝补补,洗洗涮涮,还和大哥省吃俭用还清债务。”
后来,小叔子结婚,栾桂荣出钱购置家具等生活用品;两个小姑子先后结婚,她添置嫁妆等。
婚后小姑子相继怀孕,栾桂荣热心地往家里叫,忙前忙后给她们做可口饭菜,千叮咛万嘱咐要注意保养;小姑子满月后,搬回嫂子家,她像母亲一样侍候;遇到小姑子有事,她就放下手中的活,帮她们照顾孩子。
体贴入微侍候年迈的公公
今年3月初,91岁的公公安然去世。去世前,住了115天的院,栾桂荣在身边照顾,一刻不离,她说:“他们工夫紧,有空来帮帮就行。”
其实,在20多年的时间里,栾桂荣把公公照顾得体贴入微。大小便失禁,她及时换洗;每年至少住3次院,入院观察次数更是频繁。但不管多辛苦,栾桂荣都陪在身边,奔走忙碌。
儿媳妇将自己的姑姑介绍给公公当老伴,说起这事儿,刘桂荣和栾桂荣都笑了。
父亲69岁那年,思想观念转变,有意找个老伴,不给子女们添麻烦。栾桂荣记在心上,几经打听,没有合适的。思来想去,她想到了自己的姑姑,于是跟刘桂荣商议。一来二去,由刘桂荣做媒,这门亲事儿就成了。
栾桂荣从不计较,总是将弟妹们放在前面。小叔子、妯娌、小姑子、小姑女婿,全家16口一起吃饭,都说嫂子家的食堂是“幸福大食堂”,一天不吃就难受。栾桂荣不善言谈,用行动深深地感染了全家人。妯娌和睦、小姑子贤惠,近几年小姑子建立了家庭微信群,有事儿在群里一招呼,都到嫂子家聚会。
刘桂荣说出了心里话:“人家孝敬咱的父母,咱为什么不能孝敬别人的父母?”结婚以来,她夫妻和睦,孝顺公婆,近年来还热心公益事业,参与成立了龙口市爱心志愿者协会,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2018年,荣获龙港街道道德模范称号。
小姑子做志愿者,栾桂荣也不落后,只要知道小姑子去做公益活动,她不是捐款就是捎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她的口头禅是:“都太不容易,咱能多帮点就多帮点吧。”
一家人和和美美,靠的是真心付出。朴实贤惠的栾桂荣作出了“嫂子”的表率,她用真心换来了真心,换来了大家庭的温馨。
新闻推荐
合作社里春意“闹” 龙口市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集体收入3万元以下薄弱村全部“摘帽”
□记者从春龙董卿通讯员岳召龙刘璐报道本报龙口讯“今天来了100多名游客,除了龙口、招远的,还有外地...
龙口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龙口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