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花灯点亮烟台元宵节 城乡张灯习俗各有讲究,“轱辘子灯”、“方灯”、“豆面灯”形态各异

烟台日报 2018-03-02 08:48 大字

正月十五闹元宵,张灯结彩真热闹。春节过了,热热闹闹的元宵节又来了。烟台人的元宵民俗丰富多彩,相较于其他地区,除了出门赏月、放花灯、猜灯谜、共吃元宵等传统中华习俗,港城百姓还喜欢用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等传统民俗表演来增添元宵节的欢乐气氛。正月初八,龙口市2018年元宵游园灯会已正式亮灯。夜色阑珊,华灯初上,东莱文化街和嘉元时代广场步行街流光溢彩、熠熠生辉、灯会现场人头攒动,络绎不绝,观灯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纷纷拍照留念。在戚继光故里,“瑞狗贺岁福旺故里”第五届民俗灯会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赏花灯、品民俗。元宵节在烟台民间亦称“灯节”,烟台各地区元宵节的夜晚,有送灯、玩灯、赏灯、耍龙灯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蓬莱、龙口、牟平,百姓用萝卜与胡萝卜割灯,粗大的切段旋灯碗名为“轱辘子灯”,刻为方形略作装饰的叫作“方灯”,更精致的还有形状各异的挑灯、鱼灯等。元宵节傍晚往祖坟送灯,入夜则在神前、祖前、大门口、庭院、畜圈、室内等各处燃灯。在莱阳张家灌和栖霞、牟平一些乡镇还有做豆面灯的传统,灯用豆面制成,除了供神、祖之外,还按家庭成员的属相各做一盏,元宵节晚上放在一个大盘里,置于正房正间。还常做一盏形象为老人的灯,肩扛各种农具,名为“看场佬”,晚上点燃后送至场院中心,燃尽之后由家中长者根据燃痕预测当年是否丰收。节日过后,燃过的豆面灯还可以加菜炒食。

开发区大季家北部沿海渔村,因为农渔并举,早年每逢正月十五有往田间送灯的传统,称为“送麦灯”,同时还有往渔船送灯祭海神的习俗,称为“送鱼灯”,后来“送鱼灯”活动演变成了“渔灯节”。节日时,渔民将各自渔船装饰一新,将彩灯遍置于船舱与船头船尾,于船头摆供,焚香祭船,大放鞭炮,祈求当年渔业丰收。元宵节期间,无论城乡都有张灯习俗,一般人家在大门照壁上挂方灯,灯上写吉祥词语或画吉祥图案。儿童在节日夜晚擎灯上街,心情愉悦、气氛热烈。城镇商家都在店门前张挂彩灯,有的还在灯上贴谜语让观灯人猜,名为“打灯虎”。芝罘区天后行宫(旧称“大庙”)旧时每逢元宵必搭棚张灯,名曰“灯会”。

据烟台民俗专家吕伟达回忆,烟台元宵节有“南戏台北神庙”的说法,大庙、毓璜顶,以及福山县大街上,都会举行热闹的元宵灯会。“开埠之后,烟台街变得繁华起来,商铺扎堆的地方往往元宵节灯会最热闹,所有商铺都会在门前挂灯,花灯数量彰显了店的实力,于是整条街就热闹了起来。”吕伟达说。烟台元宵节的灯主要分两大部分,首先是祭祖,要手工制作“属相灯”,一般是用萝卜根据祖先的生肖刻成不同的动物形状,装上油后点燃,意思是给老人点亮。第二部分就是用灯装饰自家门口,寓意灯光能够驱妖避邪除百病,家家户户在门口挂灯,大都是自家扎好的,街坊亲朋相互前来观灯。其实比的是个面子,谁家的灯漂亮、手艺精湛,挂在门前一目了然。

随着元宵灯会形成规模,人们开始在花样上创新。样式上,有方灯圆灯、扁灯长灯,还有鱼、南瓜、苹果等吉祥形状;内容上,出现了制作复杂的套灯,一般是耳熟能详的故事,如八仙过海,猪八戒背媳妇等;在规格上,则有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YMG记者钟嘉琳

新闻推荐

那一年在防震棚里过春节

□马秉来1975年2月4日(农历腊月24日)19时36分,辽宁省海城县发生了7.3级强烈地震,震中烈度为九度强,这是辽东半岛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由于提前发出了短临预报,并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虽然震区的建...

龙口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龙口,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