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龙口有个身残志坚的“地笔哥”, 以水为墨,以地为纸,带动众人广场练字

今晨6点 2013-10-13 00:04 大字

每天夕阳西下的时候,龙口经济开发区广场上就会出现一个人,拿着一支长长的笔蘸上水,在大理石地面上奋笔疾书,一行行潇洒飘逸的汉字就呈现在人们的面前。10年的时间,写字的人也由开始一个人变成了数十人,大家每天都一起奋笔疾书。

而掀起这股“写字风”的人就是刘贺儒,大家尊称他———地笔哥。

老刘今年58岁,十五年前因车祸致残。“我决不吃闲饭,要为社会做贡献。”老刘告诉记者,他从小就酷爱书法,他发现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习惯用电脑打字,练书法的人越来越少,有些人就连写汉字都成了问题。于是,他耗时5年研制出了一种长杆地书笔。从十年前开始,每到傍晚,老刘秀丽隽美的水字,就出现在广场的大理石地面上。时间一长,跟着他学地书笔法的人越来越多。十年来,每年的四月中旬至十一月上旬晚饭后,不论男女老幼,谁有兴趣,就可以免费拿他的地书笔练字。这种地书笔法,以清水代墨,以大地为纸,成本低,没有污染,低碳环保。百笔齐舞,众人练艺,为流光溢彩的文化广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近百支免费的笔,每晚要用七八桶水,老刘都是亲力亲为。有人为他计算了一下,每天平均打五桶水,往返一次200米,十年的路程他至少走了3600公里。每桶水15公斤,十年提水为270000公斤。这一切,没人给他一分钱,也没有人关注过他,这就是地笔哥的坚持:“汉字是祖国的名片,是中国人的骄傲,我有责任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老刘的这份责任,感动了很多人,现在来广场练字的甚至有国家级书法家。每到晚上,这些书法家相互交流,义务指导书法爱好者,尤其是指导和教授青少年书法爱好者。十年中,烟台汽车西站广场、蓬莱阁广场、龙口市东城区文化广场、龙口市恒泰培训学校,曾多次专门邀请老刘免费讲解地笔书法。十年来,已有上万人在练地笔书法。老刘告诉记者,中国书法这一民族瑰宝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影响深远。当来龙口的日本、韩国客商看到他的地笔书法时,也非常惊叹,练书法居然不用纸,不用墨。韩国客商朴先生回国时,还特意带走了200支地书笔,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刘贺儒最先发明的地书笔,长1.2米,粗约1厘米,笔头为他自己研制的树脂海绵,别看这小小的笔头,耗费了他五年多的心血。他先用毛发制作,不抗磨,易掉毛。后用棉纱布纯海绵材料,同样不耐磨。他南上沪杭,北闯京津,经过数千次试验,终于成功了。在这期间,龙口市残联伸出援助之手,赞助了3000元。用树脂海绵制做出抗拉耐磨、又不变形的笔头,连续使用可达两年之久。国家专利局为其颁发了专利证书。

上图:在刘贺儒的带动下,众人练艺,成为广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右图:刘贺儒发明的地书笔。

YMG记者姜春康通讯员王常悦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休闲养生就在初冬烟台

2013山东“仙境海岸”中外旅行商采购大会活动时间:11月4日-7日活动地点:东方海天酒店活动内容:邀请国内外重点客源市场旅行商推介烟台、青岛、威海、日照四个城...

龙口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龙口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