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新优势,率先走在前 实现宏伟蓝图的工作重点和推进措施
面向至关重要的未来五年,必须以慢不得、等不起、坐不住的使命感紧迫感,义无反顾地勇担重任、干在实处,切实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1
塑造现代产业体系新优势,在转型升级上率先走在前
把牢实体经济主攻方向,加快产业基础优势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协同优势转变,率先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海洋产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做强做优制造业。深入实施“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开展核心竞争力提升五年行动计划,推进16条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拓展提升现代服务业。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集聚提升工程,推动服务业向高端高品质升级。
培育壮大海洋产业。实施海洋优势产业示范行动,实施海洋潜力产业突破行动,实施港产城一体化发展行动,实施海洋科技创新强基行动,实施海洋生态保护固本行动。
2
塑造中心城区建设新优势,在城市能级提升上率先走在前
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以构建“12335” 格局为牵引,全面提升首位度增强带动力,力争建成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实现中心城区品质之变、形象之变、功能之变、产业之变。
建设精致舒适的宜居城市。坚持以人为本、有序更新,用好国家城市更新试点政策,突出规划引领,扭住芝罘“一核突破”,优化莱山城市功能,推动城区整体提档升级。
建设独具风采的魅力城市。坚持内外兼修、高品高颜,加快建设黄金旅游带滨海走廊;建设夹河水脉生态通廊,形成岸青水绿、鱼鸟共栖、丰富多元的城市发展新轴线。
建设综合立体的枢纽城市。以跻身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契机,加快打造联通渤海湾、东部沿海产业带、对接东北亚的重要交通枢纽。
建设产城融合的活力城市。坚持突出特色、协同发展,一体安排生产布局、生活环境、生态空间,一体谋划交通、市政、服务设施,一体推进新城建设、老城更新,更加注重产业导入、以城聚产,使“五个新城”成为烟台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引领高品质生活的未来之城、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标杆。
3
塑造县域经济新优势,在县乡村一体发展上率先走在前
全面落实振兴县(区)域经济行动方案,以县城为骨干、小城镇为节点、乡村为基石,集中培育优势产业,提档升级产业园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塑成多主体互动、多层次和谐、多特色互补、多空间拓展的城乡发展形态。
全面振兴县域经济。按照“一领二转三突破”思路,促强扶弱带中间,推动6市综合实力和发展质效明显提升、在全国全省排名赶超进位。推动龙口领先发展,推动招远、莱州转型发展,推动海阳、莱阳、栖霞突破发展。
全面升级产业园区。把园区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打造“五个一流”园区,规划建设一流,创新平台一流,产业集聚一流,体制机制一流,发展环境一流。
全面推动新型城镇化。强化县城综合服务功能,统筹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优美的现代化高品质县城。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五个振兴”协同发力,促进农业持续升级,促进农村持续进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4
塑造改革开放创新新优势,在动力变革上率先走在前
勇立时代潮头,引领风气之先,以“二次创业”姿态,转变要素驱动发展方式,更大力度推进动能转换,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奋力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加快推进以科技研发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综合创新、集成创新,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深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打造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及新药创制山东省实验室、万华全球研发中心、烟台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南山科学技术研究院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制定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培育用好本土人才,激励引进科技领军人才、特色产业人才、高技能人才。
用足用好改革“关键一招”。高标准完成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推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烟台经验”。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提升市场配置资源和经济循环效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现市场化转型、规范化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推行“揭榜制”“组阁制”“赛马制”。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使用。深化“放管服”改革,扩大“烟必行”品牌效应。深化市场主体培育机制改革,实行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建好用好“政企通”平台,促进市场主体量质齐升。
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聚焦城市国际化和国际化城市,加强战略研究和顶层设计,不断增创产业、贸易、园区、招引、机制等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抢抓RCEP发展机遇,深化与协定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突出产业、经贸、科技、保税四大板块,高标准建设烟台RCEP合作示范基地,建好产业合作发展中心、国际合作示范园区和监管服务创新试验基地。
5
塑造民生社会事业新优势,在共建共享上率先走在前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人的全生命周期美好生活需要,迭代升级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加快群体共富、城乡共富、物质共富、精神共富,构建共富共享优质生活圈。
稳步促进增收致富。坚持就业优先,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完善“一站式”创业服务,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突出抓好“扩中”“提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低收入群体增收能力。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强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功能,提升市县乡村四级文化设施建设水平。
完善教育医疗体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多样、职业教育贯通融通、高等教育扩量提质发展。加快高水平综合性医院扩容布局,县域三级医院实现全覆盖。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开展生态修复,高标准抓好长岛综试区、昆嵛山保护区建设。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加快建设丁字湾“双碳”智谷,持续办好“双碳”国际论坛。
着力强化社会保障。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应保尽保。大力发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优抚事业,动态调整低保标准,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合法权益,提高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
6
塑造社会治理体系新优势,在维护安全稳定上率先走在前
着力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保持发展安全稳固、社会安定有序、群众安居乐业,以高效能治理、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烟台。继续争创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奋力六捧“长安杯”。
高效抓好基层社会治理。推行“网络化+网格化”,健全城乡社区治理服务体系。
扎实推进依法治市。推进依法行政,积极推动政府部门严格规范执法,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实现县乡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全覆盖。
守住守牢各条底线。着力强化忧患意识,坚决守好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等“一排底线”。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强化疫情常态化防控,筑牢外防输入屏障。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张苹)日前,省教育厅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方案〉的通知...
莱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莱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