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后辈铭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三十余年积累,张宙星再推专著《掖县三支队》
“我研究的历史,具体来说是‘中共胶东地区抗日武装发动史’。最初的想法萌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为父亲整理、校订回忆录、访谈录时,我被父辈们的这一段历史所吸引。从父亲的叙述中,我了解到,掖县三支队在山东抗战史上是一支有着业绩的抗日武装,后来和胶东特委领导发动的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简称胶东三军)合编组建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这就是胶东八路军的前身。就是这样一段历史,却没有一部系统翔实的专著。正因为如此,我决定去做这件事。”
YMG全媒体记者 刘晋 摄影报道
敲开张宙星在莱州的家门,是一栋复式楼,开门入室,便是一股木质夹杂着油墨清香的味道。这个家,张宙星称它为“张氏庄”。
长条的案几上堆满了笔墨、书籍,书柜几乎将所有墙面覆盖,里面满满当当。落地灯挂着纯银的古饰品,灯光将各种古陶器、瓷器、木器映射得迷离而神秘。
顺着楼梯步入二楼,更是一片书的海洋,不仅墙面被书柜占据,连过道里都是成堆成摞的书籍。与成堆书籍为邻的,是成堆的木鱼石模具、珍稀的木板印章以及珍贵的古钱币。
二十多年前,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张宙星辞掉公职,回到祖籍地山东莱州,开始了对胶东历史文化的研究之旅。嗅着书香,一杯清茶,话题随即展开。
“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胶东分会,特聘我任副会长。”作为历史文化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宙星侃侃而谈,“这次咱们主要聊一聊我正在写作的历史专著《掖县三支队》,这是我历经三十余年整理研究的结果。”
沿着父亲足迹,传承红色薪火
话题从他的父亲、共和国开国少将张加洛引出。
上世纪三十年代,张加洛在掖县中学(省立掖县第九中学)读书期间,组织领导学生救亡运动,任学生救国会主席。1936年夏毕业后,赴北平求学,参加“一二·九”运动,成为“旧学联”主要成员之一。同年10月,党组织为改造东北军,在北平招募学员,张加洛毅然弃笔从戎。“七七事变”后,10月,张加洛在济南受中共山东省委指派,回胶东地区发动抗日武装斗争。张加洛回到掖县,即与中共掖县县委取得联系,被推举为县委书记。他与县委成员一起发动、组建、统一全县抗日武装为“掖县民众抗敌动员委员会”(简称“民动”),任政治委员。1938年3月9日组织掖县玉皇顶起义,“民动”亦改称为“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简称掖县三支队),张加洛任支队党委(特支)书记兼政治部主任。建国后,1964年张加洛晋衔少将,被称为开国少将。
受父亲的影响,张宙星自幼便继承了红色基因。他研究历史不是一时的兴趣,而是天生肩负了某种历史责任。“我研究的历史,具体来说是‘中共胶东地区抗日武装发动史’。最初的想法萌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为父亲整理、校订回忆录、访谈录时,我被父辈们的这一段历史所吸引。从父亲的叙述中,我了解到,掖县三支队在山东抗战史上是一支有着业绩的抗日武装,后来和胶东特委领导发动的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简称胶东三军)合编组建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这就是胶东八路军的前身。就是这样一段历史,却没有一部系统翔实的专著。正因为如此,我决定去做这件事。这并不单纯是为我的父辈们立一座丰碑,更重要的是记录一段不应忘怀的历史。我要在书中记录下父辈们如何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成为时代的英雄。”
探访壮阔历史,铭记仁人志士
掖县三支队是胶东八路军第五支队的前身之一,但知道这段历史的人不是很多。为了详实地了解那段历史,他先后采访了三百余位见证者,征集研究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他脑海中徐徐展开。
“掖县三支队的创建与发展,只有十个月时间。历史记载,这支部队发展到十七八个大队,三千七八百人枪,成为当时全省最大的抗日武装力量之一。同时,组建了山东省内第一个抗敌政府。同年5月,平度张金铭等顽杂份子,分四路进攻掖县,掖县三支队和鲁东七、八支队及胶东三军成立了胶东抗日联军,张加洛任前敌指挥部政委,打退顽军进攻。同年7月,张加洛成为平定内部国民党顽固派、掖县三支队参谋长赵森堂等人阴谋叛乱的主要决策人之一,与掖县三支队其他领导人,为保卫和巩固掖县抗日武装,团结各阶层人士一致抗日,建立胶东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大贡献。”
“当年的掖县是富庶之地,经商的人很多。这也是父辈们能在短时间拉起如此庞大的武装,并配有钢枪、统一军装、能发军饷的根本。”回顾那段历史,张宙星坦言,他的父辈们与掖县三支队的创建,离不开掖县父老的鼎力支持,“用一个词概括的话,红色文化就是仁人志士,而仁人志士就是后生要看齐的标杆。我们的父辈们为民族的生存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现在平静的生活,他们是值得后人尊敬的,他们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作用是不容抹煞的。”
批注事无巨细,史料留给家乡
书籍仍在撰写中,记者阅读了几页文字,图文并茂,众多注释,采用了大量详实的资料,用张宙星的话说:“这本书的主要写作手法,是用当事人说话,用文献资料说话。众多的注释和历史图片,不仅能让当代青年人看懂,还要让他们看得有趣味。”
张宙星自2017年开始,陆续向莱州市博物馆捐赠了二百余件珍贵史料,这些历史跨度由晚清到民国时期的文物,包括碑帖、文本、老照片、地图等,均由张宙星发掘收藏。“我一直有这个想法和计划,只不过这次规模比较集中,量也比较大。我希望把这些文物史料留在家乡,同时通过不断丰富地方文献的馆藏,来做好莱州传统文化的传承。”张宙星表示。
张宙星正在整理父亲手稿、照片、文献资料,分批次捐赠莱州市档案馆。“我父亲保留的这些材料,都是原始材料,很珍贵,属于一级馆藏文献。”张宙星介绍。这些历史文献,囊括了胶东军区的军事、文化、经济等系列文卷,里面有当年的命令、文件等印刷物。另外还有张加洛的笔迹,展现了一位共和国老将军文武双全的实力,他留下的文字,呈现了掖县及胶东地区革命历史的背后故事;照片方面,一部分老照片详实地还原了当年参加战役和战前动员等场景,另一部分是鲜为人知的家庭生活类照片。
“从父辈们身上,我感悟到人的非凡精神和价值,研究历史使我感到充实,在研究过程中,我会被直面而来的真实所震撼,这对我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历史留存,而档案是最好的见证。”张宙星表示,档案以文字、实物或音像等形式存在,记载历史,见证历史,是历史的一部分,捐赠档案,通过正规渠道妥善保管并采用适当方式开发利用,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让红色记忆代代相传。
新闻推荐
冬奥会开幕式《立春》领队:担心现场有风 在海边顶风练习一个多月
平时训练现场开幕式演出现场北京冬奥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而开幕式上的表演《立春》节目仍让人记忆犹新。这是开...
莱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