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开幕式《立春》领队:担心现场有风 在海边顶风练习一个多月

成都商报 2022-02-11 02:30 大字

平时训练现场开幕式演出现场

北京冬奥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而开幕式上的表演《立春》节目仍让人记忆犹新。

这是开幕式唯一外请演员的演出。近400根发光柔性杆在舞台上如青青碧草随风摇动,又如竿竿翠竹指向天空,最后幻化成蒲公英的种子飘向远方。

而在柔性杆下面,是近400名队员,他们都是十几岁的少年,身穿翠绿色衣服,手持9米长杆,精准地呈现出0度、15度、90度甚至176度的角度。每个人之间距离只有1.5米,每个人的节拍最高达到一分钟240个。节目演出团队来自山东两所武校,其中有355人是山东莱州中华武校的学生。

据了解,从去年9月接到北京冬奥组委通知后,中华武校学生就开始了长达四个半月的演练。这些队员们身高175cm左右,每天练习8小时。刚开始拿的是重达6斤的不锈钢材质道具杆,直到2021年12月4日踏上进京集训的征程,12月13日才正式拿到演出的发光杆。

与道具材料不同,拿到的表演杆是柔韧性很强的碳纤维杆,掌控起来难度更大。如果没有平时严格的训练,如果这些学生缺乏扎实的基本功,就不可能在一个多月内适应表演杆,也不可能做到现场演出变换方阵、开关灯的零失误。

演出结束后,张艺谋导演评价称,“从来没有让我们担心过,可以说《立春》这个节目在很大程度上就靠莱州中华武校的这些孩子们完成的”。

昨日,中华武校副校长、该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表演团领队臧华接受了红星新闻记者的采访,透露了很多幕后故事。

学校曾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出

记者:除了《立春》,中华武校在冬奥会还有其他备选节目吗?

臧华:除了《立春》,冬奥会我们还参与了开幕式尾声的演出。演出后张艺谋导演对我们评价很好,因为对我们团队放心,之前也合作过。

记者:这个节目为何想到让中华武校来表演?

臧华:可能因为之前我们参加过很多大型活动,比如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央视春晚、亚运会开幕式等,可能我们团队很多导演都比较认可,包括我们的纪律性,我们的执行能力、担当能力。

另外2008年我们也跟张艺谋导演合作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我们参加了《人体鸟巢》《地球飞人》两个节目的演出,这些大型活动都有我们学生。

记者:现场300多名学生是如何选拔出来的?

臧华:我们是根据导演组要求,其中有一项身高必须在1.75米左右,要身强力壮的。学生平均都是练了两三年以上的,都有基本功。

记者:表演中难度在哪里?需要哪些技巧?

臧华:主要难度在于支撑将近10米长的长杆。这个长杆非常软,有韧性有弹性,393名学生每个人一个角度,没有固定的路线,发力的时候还要防止长杆颤抖,这是很难操作的。

还有就是开关问题。导演说“开灯”,相应的学生就要打开开关,而开关刚好位于腰部,有学生练习时会误开误亮,包括退场时要把杆折叠在一起,撤出的时候有可能会碰亮。

亮的过程中还有个变光,从绿色变为白色,包括撤场的时候,指令“关灯”,现场一根杆都不能亮。整个操作过程是在运动当中,手还要操作平衡还要控制开关,这是个很大的难度。

在海边顶风练习稳定性

记者:之前演练的时候还要专门到海边顶着风练习吗?

臧华:我们在莱州市中华武校练了一段时间,也在海边练了一段时间。我们去年排练都是封闭式的,因为离海边比较近,经常会吹海风,也是为了挑战难度,想着到了鸟巢以后应对一些突发事情,担心有风,也是练习稳定性。在海边练了一个多月,正常情况下每天练习8个小时左右。

记者:排练过程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故事?

臧华:在正式演出前,我们有五次正式彩排,最后一次是2月2日。我们每次彩排都会发现平时排练的一些小失误、小问题,然后根据每次排练的结果,有针对性地去抠细节抠动作,每次彩排以后都会有针对性地训练。

红星新闻记者

卢燕飞 受访者供图

新闻推荐

三大消除、四大提升和五个百分百助济南水质再创新高小清河年均值首次达三类水质

本报1月11日讯(记者冯瑜)今天,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2021年全市水质指数再创佳绩,实现三大消除、四大提升和五个100%。...

莱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