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撷趣 马步鱼?麻布鱼似乎更有说道

烟台晚报 2021-12-28 08:31 大字

婴里

“马步鱼”其名是笔者来到烟台后才听到的。在故乡莱州,这种鱼或叫作“骨冻子”(音)。

资料显示,马步鱼是鱵科下鱵鱼属的一种小型海洋鱼类,其俗称有多种:因其形体略呈圆柱形,似小棒,故称为“棒鱼”;因其嘴尖如针,也称“针鱼”;或因其肌肉的半透明状好似冰冻,又称为“冻针鱼”。莱州方言对该鱼的记音字我们之所以选“骨冻子”,是因为它不但肌肉呈半透明状,骨头也是。当然,只是一时猜想,不敢为是。

这里要说的是“马步鱼”这个奇特的命名,在烟台及周边地区,它几乎成了这种鱼的“大名儿”。百度一下,现实应用中“马步鱼”是主名(百度百科以“马步鱼”为条目),上述那几个俗称则很少使用,偶见“麻布鱼”名,但所指或是一种带有横向斑纹的小型比目鱼。

面对“马步鱼”这个名字,望文生义好像是得不到答案的。鱼无脚,何以谈“步”?因此推想“马步”的“马”也当为记音字,不会与马牛有什么牵扯吧。今据“马步”的谐音,联系其皮色特点,觉得“麻布鱼”更切近命名的本义。因为麻布作为麻制品,纺织纤维粗,加之颜色略呈褐色,其布面看起来布满斑点,而“马步鱼”脊背颜色和麻点很有麻布特点。“马步鱼”则是民间谐音的称呼。

鱼类的命名和其他事物一样,其根据广泛而多样。

或由体貌、器官特点起名,如“比目鱼”是学名,就是以其眼睛挨排的特点起的,民间则称“偏口鱼”;“面条鱼”就其身体窄长绵软色白的特点而来;“疥把(也作“巴”)子(安康鱼)”是因皮貌似蟾蜍(俗称疥蛤蟆)、形如“把(bà)子(把手)”而得名。或有根据食用处理方法而得名者,如“扒皮狼”。

而鱼的皮色花纹是辨别鱼类的直观因素,所以,以此为鱼命名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不用说大路的金枪鱼、银枪鱼、金龙鱼、银龙鱼等,仅胶东一带流行的就有如镜鱼(鲳鱼,体圆而银白如镜)、黑老婆、香梭(一种小型梭鱼,体呈咖啡色,“香”指颜色)、九道箍等等。莱州还把前面说到的叫“麻布鱼”的那类小比目鱼,叫作“花布手绢”。

从专业学名来看,一些专属的鱼名用字本身也透露出同样的信息。如“鲭”,就是“鲭鱼”,本为“青鱼”,后加“鱼”字旁造了专用字“鲭”。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三·青鱼》:“青亦作鲭,以色名也。”是因为该鱼类体为青黑色而得名。又如“鲻鱼”,清·徐珂《清稗类钞·动物·鲻》:“鲻,体圆而头扁,状类青鱼而色黑。”“鲻”为形声字,其右边声旁是“缁”的省略,“缁”就是黑色。如古籍中常见的“缁衣”,本指用黑色帛所制的朝服,后泛指黑色衣服。

所以说,可以有“花布手绢”,怎么不可以有“麻布鱼”呢?

要说“麻布鱼”,先要说说“麻”和“麻布”。“麻”是麻类植物的总名,有亚麻、黄麻、苎麻、大麻等多种,我国古代也专指大麻,即“把酒话桑麻”“桑麻隔稻畦”的“麻”。引申开来,植物“麻”的茎皮纤维也叫“麻”,所以“剥麻”也是古代农人的常见劳作。

记得家乡有一描写村姑忙碌的顺口溜:“脚盘(跐,为黍子脱粒)黍子手剥麻,头顶笸箩晒芝麻”,忙碌如此,简直像在耍杂技,这村姑不仅仅是勤快,而且是效率专家,还是时间管理能手,外行人看了,只能是大写的“服”。

因纤维“麻”丝丝缕缕不但数量多,且容易散乱,所以“麻”有了“众多纷乱”的意思,常说的“刀剑如麻”“杀人如麻”“心乱如麻”,即是。又如常见的面食“麻花”,是因为像“麻绳”而得名。而以麻纤维织成的布匹就是“麻布”。麻布的最大特点是粗糙,其布面纵横纤维交织,呈现密密麻麻的小空洞,在视觉上形成细碎的小斑点,于是,“麻布”这个特点就被比喻为一个词义——指带有细碎斑点的,简称为“麻”。我们身边许多物名源于此。

如,《元史·五行志二》:“陈州杨家庄上牛生黄犊,火光满室,麻顶绿角,间生绿毛,不食乳,二日而死。”“麻顶”,是说这牛犊生下来头顶自带斑点。又如,古代,豌豆别称“麻累”。《本草纲目·谷三·豌豆》:“(豌豆)种出胡戎,嫩时青色,老则斑麻,故有胡、戎、青斑、麻累诸名……”

现在有些地方还有一种食物叫“麻豆腐”,是用绿豆作团粉(即烹饪所用淀粉)、粉丝时剩下的渣子炒制而成。因为绿豆渣子细碎呈白色斑点,有如豆腐渣末,故称“麻豆腐”。

现常说的“麻蝇(一种大个儿苍蝇,身上多斑点)”“麻石(大理石别称,因其上多麻点得名)”“麻蛤(即毛蛤)”等,皆因表面有细碎斑点而以“麻”取名。

还有“麻雀”,《本草纲目》四十八卷:“俗呼老而斑者为麻雀,小而黄口者为黄雀。”现在“麻雀”已为老少麻雀的统称了。我们读古白话小说,常见以“黄口小儿”为骂阵套语,用来蔑视年幼毛嫩的对手,此即以麻雀中“黄口”作喻。

其实也不限于动物,人自身也常用毛发、皮肤特点而代称。如今说初入老年行列为“两鬓斑白”,在古则称为“二毛”,就是白黑发共生的“斑白”。古代作战,对上年纪的士兵是有优待的,这在故时称为“不擒二毛”,就是不俘虏上年岁的老兵。又如“冻梨”,是古代对90岁老人的别称,因其面部多老年斑状如冻梨而称。

至此,还想到了莱州方言里把田间蜥蜴称作“马撤子(音)”,现在想来当是“麻蛇子”的音讹,许是因为田间蜥蜴身披褐色斑点而如蛇游走而得名。

罗列如上,皆因“麻布鱼”名与物相符,且有多种同类命名为伴,比知音不知义的“马步鱼”要抗推敲。您觉得呢?

新闻推荐

室内现代化 庭院有树花 莱州市永安路街道打造“美丽庭院”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唐寿锐通讯员孙晓平)“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室内现代化,庭院有树花。”这是莱州市永安路街道西小于家...

莱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