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撷趣 瞒着锅台上炕

烟台晚报 2021-10-19 08:11 大字

婴里

北方传统民居通常是南北向,中间是堂屋,也称正间,一东一西两个锅灶,俗称锅台。正间向里是卧室,俗称里间。再向里,就是套间。要上炕,必然经过锅台,绕不过去。

于是,民间有了一句话:“越着锅台上炕”,也说成“隔着锅台上炕”“迈着锅台上炕”,用来调侃不按逻辑、规律行事的人。如说:“你连大学都没上,还要读研究生,这不是越着锅台上炕吗?”还有一句歇后语:“越着锅台上炕——一步登天。”

不用说,“越、隔、迈”,都是“跨越”“抛开”的意思。但还有一种写法是“瞒着锅台上炕”。“挑水瞒不了井台,上炕瞒不了锅台”,说的也是这码事。这“瞒”字让人觉得蹊跷:锅台、井台并非活物,何谈瞒与不瞒呢?笔者认为,这里的“瞒”,本是“漫”。

“漫”字,《说文解字》未见,南朝人顾野王的字书《玉篇·水部》里解释为:“漫,水漫漫平远貌。”也就是大水茫茫无边的意思。因为水大,可以漫过物体,就有了“水满外溢;水涨”的意思。现在还说的“大水漫堤”“水漫金山”都是这个用法。

做买卖讨价还价,有“漫天要价”一说,这个“漫天”正是“越过天;超过天”,和“就地(靠近地皮)”相对。你想,所谓“天壤之别”“天高地厚”,世上还有高过天的吗?所以,“漫天”的极不靠谱就可以理解为“胡乱”了。

古文中免不了有通假字,“漫”和“瞒”音近,在古书里也有互相借用的时候。如《荀子·儒效》:“行不免于汙(同“污”)漫,而冀人之以己为修也。”杨倞(liàng)注:“汙,秽也;漫,欺诳也。”“欺诳”即“欺骗”。

反过来,“瞒”也可代替“漫”。笔者曾为成语“瞒天过海”的“瞒”字纳闷了好久:过海,为何要“瞒天”?现在的字典里一般都把这“瞒”当成了“隐瞒”,多用三十六计的“瞒天过海”为证。现在看,这或许只说对了一半。三十六计的“瞒”是“隐瞒”没问题,但“瞒天过海”还有“跨过天,越过海”的意思,这恐怕也是要认账的,因为这本就是“漫天过海”所表达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瞒天过海”表示的“欺骗”义,是从一个人满嘴跑火车、道三不着两的“不着调”的角度表达的,而非通过“瞒”字表达的,只不过“瞒”恰好与“欺骗”有瓜葛,于是人们就“顺杆爬”,把这里的“瞒”字当作“隐瞒”理解了。真可谓望文生义,着实被“瞒”字给狠狠地瞒了一把。

汉语同音词多,每个字的意思大多不止一个,所以,口耳相传的一个词语,在人们并不十分了解其“底细”而用文字写下来时,常常会因为个人的理解,把它写成不同的书面形式,时间长了,有时甚至难说谁是李逵谁是李鬼。

如民俗所谓可使家中财物取之不尽的神物叫“sheng虫”,农历二月二春耕节时,用面制成,放于草垛、面缸中,以祈粮草用之不竭。据笔者所知,在胶东地区就有“圣虫”“升虫”“神虫”等多种谜面,其谜底到底是谁,恐一时还难以作答。另如“打卤面”“大卤面”“搭卤面”,究竟哪个正宗,恐怕还要好好钻研。不过,也正因为此,方言词语的溯源才觉得越难越有趣,越嚼越有味。

还要指出的是,在胶东方言中,有的地区把表示“跨越”的“漫”读作“mian”,声调或许因上下文不同而有变。像莱州有三声和四声两读,如“漫门槛(跨过门槛)”说成“miǎn mēn chan”,而“这条小沟儿我一下子就漫过去了”的“漫”要读“miàn”。只是这种“漫”跨越的对象范围已经大大缩小,一般限于矮小狭窄之物,绝不可以说“miàn天”“水miàn金山”。

说到底,“瞒着锅台上炕”本就是“漫着锅台上炕”,咱可不想再被“瞒”下去了。

新闻推荐

去年,烟台市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26.5万亩,246家兽药经营企业已全部安装追溯系统 强化监管,守护百姓“菜篮子”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烟台从食品源头入手,开展农药使用减量和产地环境净化行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进一步加强农...

莱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莱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