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海上丝路与板桥镇市舶司(下)
郭泮溪
密州板桥镇
市舶司的设立
北宋初年,极为重视海外贸易的宋王朝沿袭唐代旧法,在大的通商口岸广州、泉州、明州(宁波)和杭州先后设立市舶司,负责掌管海外贸易。市舶司的职责是“招徕岛夷”,互市贸易。按规定:本国商船必须先向市舶司申请、具保,获得凭券,方可出洋兴贩;外国商船到达港口,必须向市舶司报告,接受检查,货物“抽解”1/10作为进口税。市舶司还负责“博买”进口的货物。凡属朝廷规定禁止在市场交易的货物全部收购,其余的货物则部分收购。市舶司抽解与博买的货物要送缴朝廷。
北宋时,密州板桥镇是通高丽的主要口岸,互市贸易极为活跃。由于获利颇丰,为各阶层所注目,不少人竞相投身海外贸易活动。这其中既有大官僚、富豪大姓、一般的商贾船户,也有衙役、胥吏与赴试士人等。当时中国北部各口岸迫切需要设立一处市舶司来管理中韩、中日的海上贸易活动。在当时中国北部沿海口岸中,密州板桥镇口岸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与京城汴梁便利的交通条件而受到重视。宋神宗元丰六年,知密州(该州的最高行政长官)范锷奏请朝廷在板桥镇设市舶司,并且分析了设市舶司的六大利益。范锷的奏请引起了朝廷的重视,随即“诏都转运司吴居厚条陈以闻。”吴居厚认为,对范锷的奏请应该予以支持,并且建议于元丰七年三月实行。但是元丰七年三月,朝廷没有在板桥镇设市舶司,而是设立了规格低于市舶司的榷易务。宋哲宗元时期,已是金部员外郎的范锷,同京东路转运司的官员,专程到密州板桥镇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再次奏请在板桥镇设市舶司。朝廷在很短的时间内议决了这一奏请,于同年三月十八日在板桥镇设立了市舶司。板桥镇市舶司是北宋在沿海口岸设立的第5个市舶司,也是当时中国北部唯一的设市舶司的口岸,主要负责山东半岛及其邻近口岸与高丽、日本等国的海上贸易事宜。
宋辽对峙时,中国东北及华北的大部分地区成为辽国的天下。位于山东半岛北部的登州、莱州等港口与辽隔海相望,因而宋王朝禁止“旅客于海路鬻贩者”“经登、莱州界”。密州板桥镇一度成为中国北部通高图、日本的唯一口岸。这一时期,密州板桥镇口岸前的胶州湾内,高丽船、日本船、番舶、南海舶以及中国南北方的商船云集,使船出入,呈现出海上交往的繁荣景象。据(朝鲜)金痒基《丽宋贸易小考》一书的统计,高丽遣宋使57次,到高丽贸易的商贾和水手成千上万。中、韩(高丽时代)海上贸易发展到了新的历史时期。
关于密州大珠山港湾的有关情况
大珠山是青岛市所辖的黄岛区境内的一座海拔486米的花岗岩地貌山。大珠山嘴以西古镇口湾(崔家潞)和龙湾(利根湾)是两个相联相靠的海湾。日本僧人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中记载了大珠山附近海湾是渡海去日本的避风修船处和起始港一事。书中有这样的文字:“官人祭祀之后,共议渡海。新罗水手云:‘自此(指鹰游山海口,在今连云港一带)北行一日,于密州营东岸有大珠山。今得南风,更到屏彼山修理船。即从彼山渡海,甚可平善。”这是日本船员在祭祀神祗、天地、山川之后,商议渡海口时新罗水手所提出的建议。当时船上雇有60多名新罗水手。他们是职业水手,对海上航行路线、横渡口十分熟悉,“甚为平善”正是他们横渡中韩海上丝路的经验之谈。
显然,新罗水手为横渡日本所选择的大珠山也正是到达自己家乡新罗的最佳横渡起始点。新罗人对这一带的地形、海岸及港口十分熟悉,并有许多新罗人长期生活在这一带(其聚居地被称为“新罗坊”、“新罗村”等)。圆仁就曾在东海山遇到去密州贩卖木炭的新罗人,并且还到“新罗人宅”投宿过。
除了圆仁在此书中关于大珠山的简要文字记载外,至今尚没有见到其他有关大珠山港口的记载。笔者通过查有关文献和到黄岛胶南实地考察,认为大珠山嘴以西的龙湾和与之相联的古镇口湾应是圆仁书中提到的大珠山港湾。该海湾东南向敞开,南北宽约6海里,湾内水深5—14米,为泥沙海底,可避偏西风及偏北风,既是一好锚地,又是一极便于古代大型船舶起航停泊的天然港。圆仁书中记载此事的时间是唐文宗开成四年,他所乘的是日本遣唐使的大型官船。该船乘南风由鹰游山海口北行一天,到达自然条件极佳的大珠山港口修船并择时起航东渡,是熟知中韩日之间海路的新罗水手的经验之谈。由此可知,唐代大珠山港口也是中、韩(统一新罗时代)海上丝路的重要口岸之—。(全文完)(原载于《海洋文化研究(第二卷)》)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于丽英YMG全媒体记者唐寿锐)推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文昌在行动。日前,莱州市文昌路街道召开“红心服务联盟”联...
莱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莱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