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震胶东的掖县西海爆炸队
“‘铁西瓜’,圆又圆,也不香,也不甜。鬼子汉奸最爱吃,吃了留下西瓜钱,留下西瓜钱!”这首打油诗是抗战时期胶东有名的“爆炸大王”史校民打鬼子时自编的。当年,他带领民兵爆炸队,活跃在掖县(今莱州)一带,配合主力部队打击敌人,威名显赫。
史校民出生于1924年,家里做点卖豆腐的小生意。15岁时参加了村里的民兵联防队,因为机智勇敢,1942年被选为朱旺村民兵队长。强弩不能无好箭。民兵配备的枪弹严重不足,史校民开始自己琢磨怎么制造地雷。“我那时候小啊,睡不着觉地想。我看村里有人弄个大树根,没办法拿斧头劈,就用黑炸药点上,把大树根炸开。我就琢磨着造石雷。先在石头上钻个窝、打个眼,放上黑炸药,点上试试。结果光有响声,石头没炸开。”第一次制作石头雷失败了,史校民虽然沮丧,却不放弃。他找到了老石匠王福宽。两个人没事就凑在一起琢磨实验,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1943年4月的一天,史校民再次点燃引线,“嘣”的一声,满地烟尘,却遮不住他激动的笑脸,石雷成功了!
当时,掖城的日伪军在附近村镇抢掠无度,群众深受其害。史校民迅速组织联防队员和部分老石匠,做起了各种各样的石雷,悄悄埋在了进村必经的青石桥上。9月13日早饭后,日伪军100多人从掖城出发,翻过文峰山,直奔东朱旺村来抢集。史校民得到消息后,立马带人来到青石桥设雷,并把桥下早已埋好的石雷全部挂上引线,然后埋伏在青石桥南的密林里。
敌人来到集上,又抓人,又抢东西。赶集的人四处奔逃,乱成一团。约10点多钟,敌人装载着抢来的东西,捆绑着作为人质的四五个老百姓回城。刚走到青石桥南面的拐弯处,突然遭到民兵的伏击,敌人慌忙向北夺路而逃。当逃到青石桥上时,石雷一连串地爆炸了。敌人被炸得血肉横飞,几个重伤者嚎叫着倒在地上。敌人见状纷纷跑向桥下去躲藏,一阵石雷巨响,又有四五个送了命。史校民一边让民兵把事前准备好的鞭炮点燃后放到铁桶里吓唬敌人,一边带领其他民兵呼喊着向敌人追杀。敌人不辨虚实,连滚带爬地逃回了掖城。
这一声巨响给了日伪军当头一棒,再也不敢轻易地下乡抢集了。周边的村民敲锣打鼓,抬着馒头、猪肉、花生、豆腐和鞋袜等,到朱旺村慰劳史校民和他带领的民兵队。中共掖南县委表扬和鼓励了民兵,并把他们的经验向全县推广。
如今的青石桥保持着原貌,前后葱翠的苍山已找不到丝毫战争的痕迹,桥南的村落错落有致地铺展开,巷陌交通,鸡鸣狗吠。桥下的深沟也保留着当年日伪军饱食“下马威”时的模样。
1944年春,史校民被调到文峰区武委会,成立了民兵爆炸队,负责把守大泽山根据地的北大门和西大门。史校民先后发明创造了架子雷、胶皮雷、卡子雷、连环雷、梅花雷、反起雷、钉子雷、头发丝雷等等,敌人出来抢粮走山路挨绊雷,走河沟吃水雷,走大道踩夹子雷,走到哪儿雷炸到哪儿,尝遍了“铁西瓜”的苦头。附近的日伪军一听说爆炸队就胆战心惊,对史校民怕得要死,恨得要命。在恐吓拉拢史校民不成的情况下,敌人丧心病狂地以老百姓以靶子,每次外出“扫荡”时,都让老百姓在前面踩雷。为了不让地雷误伤老百姓,爆炸队就把拉线用暗线通向隐蔽的地方,等老百姓越过雷区再拉线。经过反复的实践,他们很快掌握了30多种布雷方法,弄得敌人虚实难测,动则挨炸。
1945年8月,抗日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而夏邱据点的敌人却不甘心失败,仍在据点附近进行“扫荡”。为了狠狠地打击这股敌人,范有智、史校民等带上地雷,穿过层层青纱帐,多次到夏邱堡附近设雷,给了敌人最后一击。
由于史校民积极战斗,先后率民兵埋地雷20余次,炸死炸伤日伪军94人,战马、骡子数匹,1945年4月,西海武委会授予史校民“爆炸大王”光荣称号,并奖励步枪两支、子弹40发、地雷30枚。这年7月,史校民还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西海民兵的一面光辉旗帜。
(莱州市委宣传部)
新闻推荐
书法家、济南大学教授滕西奇所著《两汉名碑注译》近日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滕西奇教授,山东省莱州市人,毕业于曲阜...
莱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