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一家人的﹃身后事﹄选择 一家五口全部签署器官捐献自愿书

烟台日报 2019-03-21 09:45 大字

迟宗琳一家《学习强国》APP中“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卢永根教授无偿捐献毕生积蓄的事迹,激发了莱州市民迟宗琳深藏于心底的感恩情节。

在“学雷锋日”当天签署《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迟宗琳一家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像卢永根教授一样大爱无私,把自己燃烧。

感恩的力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一户普通百姓对于“身后事”的选择,恰是“雷锋精神”的最好写照。“学习强国”坚定捐献决心3月5日“学雷锋日”的当天,莱州市粮建小区居民迟宗琳走进了莱州市红十字会的大门,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她此行还带上了全家人的心愿:一家五口全部同意签订《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自愿捐献器官。

捐献器官这件在别人看来伟大的事情,迟宗琳一家做出决定时却很简单。“我们一家捐献器官这件事真就是一天时间决定的,其实很久之前我自己就考虑过捐献的事情,3月4日我在‘学习强国’学习时,再次看到卢永根教授捐献毕生积蓄的事迹,当即决定要实现之前的想法。于是就开始和家人商议这件事,我也没想到家人都愿意一起捐。”迟宗琳说。

对妻子的举动,丈夫孙安邦最先表态:“只要你愿意,我肯定支持,你捐我也捐。”与此同时,正在外地出差的妹妹迟宗莉也追随了姐姐的脚步,两个人仅凭微信简单沟通就达成了捐献的意愿。丈夫与妹妹都是年轻人,对现代医学理念接受程度较高,所以他们的捐献并未太出乎迟宗琳的意料,但年迈的父母也答应捐献着实让她吃了一惊。

60多岁的母亲徐敬英与父亲迟永东都是地地道道的莱州农民,没有接受过太多文化教育,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当时俺闺女回家,推开门问我捐不娟,我当时就说捐,根本没考虑别的,可能是俺们脑子比较简单。”徐敬英说,自己没有什么文化,但只要能帮别人就一定伸把手。

迟宗琳一家捐献的善举带动了更多人。采访中,不断有人通过电话与微信向迟宗琳了解如何捐献器官。“真没想到周围有这么多和我有着同样想法的人,我们这个社会真是充满奉献的力量。”她感叹道。建议设立捐献者公益墓地采访即将结束时,迟宗琳交给记者一封信,是关于设立捐献者公益墓地的建议。

虽然迟宗琳的父母对捐献器官都很赞成,但父亲对是否捐献遗体还是有顾虑,因为捐献器官和捐献遗体的程序是不一样的,捐献遗体是没有火化、也没有骨灰的。“遗体捐献为国家的医疗科研做贡献没问题,我举双手赞成,但是到了祭日、清明这样特殊的日子,应该有个地方能够让家人表达下思念。”迟永东说。

这让迟宗琳意识到,只要打消这个顾虑,很多像父亲一样的老人是愿意进行遗体捐献的。她便到网上查询外地的相关做法,发现济南有地方设立类似遗体捐献纪念墓碑,上面刻有捐献者的名字,这样虽然没有火化程序、没有骨灰,但家属有了可以寄托哀思的地方,这与整个社会倡导禁止大操大办红白事原则也是一脉相承的,同时解决了墓地占地过多问题。

为了能够让更多像父亲一样有捐献意愿的老人参与进来,迟宗琳特别找到了自己行业内的政协委员,开始进行关于设立遗体捐献公益墓地的提案。据最新消息,莱州相关部门已经开始着手研究爱心公益墓地事宜。捐献背后的民俗之变“身后事”如何办理,看似只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选择,背后却是一个地方民风民俗的变化。如何引导老人,尤其是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的农村老人正确看待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解决遗体器官捐献不足、农村坟墓占地多等问题,更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作为莱州首例一家五口自愿进行器官捐献者,迟宗琳一家的善举值得赞赏。不过,我们不能忽视目前整个社会遗体器官捐献比例并不太高的现实。以莱州市为例,2006年以来共有800余名志愿者采集造血干细胞血样,成功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4人。莱州市红十字会去年按照要求对志愿者进行了回访,捐献前反悔情况时有发生。遗体角膜器官捐献登记达到128人,成功实现遗体(角膜)、器官捐献只有8例。

器官捐献与遗体捐献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意义?两者有什么区别?烟台市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主任高月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通过宣传引导,让人们产生捐献意愿,通过配套建设让人们打消顾虑放心捐献,通过政策认定让志愿者在捐献后获得尊严与认可,才会让越来越多的人正视遗体器官捐献这种行为,进而参与其中,最终完成民风民俗的良性转变。”YMG记者陆启飞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莱州夏邱镇机关干部志愿植树四千余株

本报讯(通讯员任维萍YMG记者任雪娜摄影报道)近日,莱州市夏邱镇将重点工程建设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组织全体...

莱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