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烟台山青水绿海碧天蓝
YMG记者史崇胤摄影报道
碧海、蓝天、青山、绿水这些词汇都是“仙境烟台”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40年,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的烟台,在经济发展中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孙的伟大事业而不断谋划前行。烟台环保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大跨步超越发展,绘就了一幅烟台宜业、宜居、宜游的波澜壮阔的画卷。
通过一项项荣誉,我们能够看到烟台环保事业发展的步伐。1998年烟台市被评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04年烟台市被国家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奖”;2005年烟台市被联合国人居署授予“联合国人居奖”,获得了全球人居领域的最高荣誉;2012年又顺利通过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如今,市区晴空万里,白云朵朵,这已是烟台生态蓝的常态。
烟台在全国最早设立环境保护政府机构
改革开放,烟台环保已走过了40年的光辉历程。40年来,烟台环保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烟台环保步入了发展快车道,城市环境宜人,百姓安居乐业,为提升城市形象打造了坚实基础。
回想改革开放之初烟台环境保护的情况,原烟台市环保局副局长车平川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烟台是全国首批设立环境保护机构的城市,1973年,烟台开展环渤海污染调查,设立了‘三废’治理办公室。在这一基础上,1974年6月份,环境保护办公室成立,负责组织领导全域环境管理和监测工作。”
由于车平川所学专业为生物工程,1975年4月份,他被调到环境保护办公室,成为烟台市第一批有正式编制的环境保护工作人员。1983年11月,烟台地区改为烟台市后,成立烟台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下设环境保护办公室。1984年7月,烟台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环境保护办公室撤销。9月,成立烟台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隶属于烟台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这期间,环保隶属于城乡建设委员会的一个内部科室,寿命很短暂。从机构的变迁就能够看出,当初环境保护的位置很脆弱,政府机构撤并,首先考虑的就是环保。”车平川回想当时的情景说道。
1984年10月,烟台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改称烟台市环境保护局,列入市政府部门序列。“当时的在编制人员仅仅也就15人。”车平川说。
与此同时,全市环保生态建设开始起步。据统计,1986年至1990年期间,全市累计实现环保投资3000多万元,夹河水源地等一些污染严重的流域得到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20项指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在1990年全国卫生城试评中,烟台市环保指标得分最高。
烟台环保从诞生到不断壮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环保工作的地位不断提升,受到全社会的重点关注,烟台环保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2013年以来,烟台市环保生态工作从顶层制度设计的制定到强有力的措施推进,一份完美的生态文明答卷呈现在港城市民面前。
市环保局局长周俊表示,近年来,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完善市级顶层制度设计,建立健全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督导考核问责,各项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从近年来一系列市政府的重大举措就能看出,烟台环保工作正以史无前例的力度和强度向前稳步推进。
首个污水处理厂套子湾构建起完备循环系统
水环境保护关乎民生,特别是饮用水源地和排海污水的治理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水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上世纪90年代初,烟台市开始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一座城市必须要有完备的污水处理厂。
车平川回想当时筹建套子湾污水处理厂的情景,仍历历在目。1991年3月,套子湾污水处理厂立项,当年10月,该项目被国家列为德国政府赠款项目。1994年5月,套子湾污水处理厂动工建设,1998年10月建成投入运行,日处理污水能力25万吨。
套子湾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对于烟台这座城市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一座城市从生产生活到最后垃圾和污水处理有了一整套完备的城市生态循环体系。烟台人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从此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和改变,污水处理厂成为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基础配套设施。此后,招远、莱州、龙口、蓬莱等县级市开始筹建各地的污水处理厂。
由于环保工作突出,1998年烟台市被评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从事环保工作30多年,烟台市对于水源地、特别是门楼水库的保护工作特别重视,真正尽到了守护一方水土的责任。”车平川告诉记者。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烟台市严格控制门楼水库和夹河流域出现新增污染源,畜禽养殖户逐年拆迁、上游栖霞严格管控涉水污染企业上马、污染企业逐步关停,充分体现了历届市委、市政府对于门楼水库保护的重视。
特别是近五年来,烟台市不断加大水源地保护力度,出台一系列措施。最近,门楼水库附近的环境越来越好,养殖户的整体搬迁,生态环境的修复让水库充满了生机。在门楼水库周家蚬一带,一片红色沥青铺设的崭新柏油路让人耳目一新,沿着库区道路内侧隔离护栏将水库完整保护起来。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烟台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全民携手共建生态港城,美丽烟台。
1998年市区首个大型水泥厂拆除
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是每一名市民切身感受最深的,烟台宜人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正在不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欣然前往。
改革开放40年来,烟台市环保系统顶层设计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烟台的生态环境呈现让人满意的结果,特别是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烟台市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制定了详细的整治方案和计划。
让车平川记忆犹新的整治行动就是位于市区只楚路年产水泥40万吨的人防水泥厂拆除。“该厂靠近居民区和小学,粉尘污染严重,市政府下决心拆除的市区第一个水泥厂就是人防水泥厂。”车平川表示。由于长年不能有效治理水泥粉尘污染,于1998年8月被市政府责令关停。
人防水泥厂的拆除打响了烟台市整治水泥粉尘污染的第一枪。随着该厂的拆除,烟台各个县市区全面开展水泥厂粉尘整治行动。1999年,按照国家关停小水泥等“五小”企业的要求,对年生产能力4.4万吨以下的水泥生产线实施了关停。1990至1997年间,投入污染治理资金2165万元,新建项目环境污染防治设施投资9823万元。
近年来,烟台市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下足了功夫。市环保局局长周俊表示,2013年以来,市环保部门共争取到各项国家和省级环保专项基金12.05亿元,全部用于污染防治。烟台市市区空气质量逐年持续改善,始终保持全省第二位。共获得省级空气质量改善生态补偿资金6400余万元。环境空气质量四项主要污染物浓度2017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成为全省第二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地市。
2017年,市区“蓝天白云”天数达到360天,空气质量优良比例达到80%,影响空气质量的四项主要污染物浓度较2013年同比改善并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PM2.5(细颗粒物)浓度35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改善32.7%;PM10(可吸入颗粒物)浓度69微克/立方米,较2013改善17.9%;二氧化硫浓度15微克/立方米,较2013改善51.6%;二氧化氮浓度30微克/立方米,较2013改善18.9%。
近年来,烟台市先后实施了烟台市大气污染防治一、二期行动计划,持续加大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力度。
加快推进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将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由市区扩展到各县市建成区,通过严格监管、资金补助等多种形式,督促引导有关单位落实燃煤替代方案,2013年以来,全市共淘汰燃煤锅炉3809台。另一方面,实施燃煤机组(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已建成运行华电莱州2号、华电龙口6号等198个超低排放改造工程。
清新的空气、蔚蓝的天空让人心旷神怡,烟台正在以最大的力度强力推进空气质量改善,让碧水蓝天永驻港城。
新闻推荐
回访1.4万名造血干细胞在库志愿者 市红十字会启动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保留”项目
本报讯(YMG记者刘晓阳通讯员吉加宽)2005年,“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山东分库烟台工作站成立”。2006年始,烟台市陆续...
莱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莱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