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 农业融合发展显露生机 26个国家级示范区落户烟台

烟台日报 2018-05-27 08:45 大字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石。在标准化的引领下,烟台市农业融合发展态势显露生机,农业标准化水平也取得了显著提升。截至目前,烟台市共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26个、省级4个,数量位居全省各地市前列,覆盖面涉及种植、加工、养殖、旅游等多个领域。3项标准化项目入围“国家队”农业标准化是提高现代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烟台市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加快农业标准化战略的有效实施,着力发挥标准的规范、引领、提升作用,以引领特色优势产业为目标,紧密结合实际培育一批新的示范项目。“针对产业结构特点深入分析,烟台市加强调研和组织协调,引导各县市区立足各自产业优势和区域特点,加快培育了一批新的、有特色的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争取让更多项目列入省级、国家级标准化示范项目名单。”市质监局局长王文锋介绍。去年,经国家标准委批准立项的第九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中,烟台市3个项目名列其中,分别为蓬莱海洋健康养殖、牟平海洋水产综合养殖和莱州石斑鱼陆海接力健康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均为海洋水产养殖领域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标准化示范项目。

美丽乡村建设是推动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有力抓手。如今,蓬莱美丽乡村、莱州金城镇美丽乡村、莱阳濯村新型城镇化等一批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示范项目先后获批立项。在项目创建中,烟台市积极帮助项目承担单位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引导示范区承建单位全面参与了《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系列7项山东省地方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使得美丽乡村建设有标可依、乡村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有章可循、建设成果有据可考。标准化激活产业动能质量兴农,扎实推动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行动。烟台市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依托,不断拓展农业标准化工作新领域。

蓬莱国家级葡萄标准化示范区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从单一的葡萄栽培种植发展为葡萄酒综合生产基地,由质监部门协同当地葡萄与葡萄酒局、农业局和旅游度假区管委等11个部门共同参与,实现了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旅游全过程的标准化,带动了当地旅游业迅猛发展,提升了全市葡萄酒产业核心竞争力,被国家标准委评为“全国农业标准化优秀示范区”并在全国现场会上做经验交流。

烟台北方安德利果胶有限公司通过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创建,在全面提升苹果栽培及加工标准化水平的同时,通过循环经济标准化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自2012年被确认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以来,该企业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建立了涵盖134项技术、管理和工作标准的循环经济标准化管理体系,研发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果汁加工关键技术,对废果渣实现100%的资源化管理,有效延长了苹果种植加工一体化产业链,带动了低甲氧基苹果果胶产业化进程。制定41项国家及行业标准要想农业基础强,制修订农业标准成为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烟台市通过加强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及企业、科研单位的联系,积极主导或参与制定了多项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据市质监局统计,目前,烟台市制定了红富士苹果、烟台苹果、龙口粉丝、烟台葡萄酒等41项国家、行业标准,以及烟台大樱桃、烟台海参、烟台鲍鱼、刺参浅海网箱养殖技术规范等140项山东省地方标准。严格的标准下,促使优质的农产品大量上市,也催生了产业体系的不断完善。通过不断健全、修订农业地方标准技术规程,加大标准实施力度,为农业标准化工作提供有效技术支撑。“我们还与市农业局联手,为农户提供通俗易懂、简明有效的标准化技术服务。”王文锋说。市质监局联合市农业局,印发了涵盖10种水果和蔬菜的《烟台市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范》,编制了苹果、莱阳梨、大樱桃、酿酒葡萄、葡萄苗木嫁接、海阳白黄瓜、烟台绿茶等栽培技术规程和莱州梭子蟹、大菱鲆、半滑舌鳎等养殖技术规范,将39项种植、养殖类技术规范发布为市地方标准。有力推进了农业标准化战略的深入实施,助力全市农业产业提档升级。YMG记者逄苗通讯员莫言

新闻推荐

无惧执行苦险难 全力以赴拼到底

傍晚18:30,在莱州这座文明小城,不少居民楼里已经飘出袅袅炊烟和阵阵饭香,莱州市人民法院门前空地上,老人们带着孙辈三五成群玩...

莱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