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顶棚, 民俗采风
景璞/撰文斌永/供图
莱州民居以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四合院或三合院居多。四合院含南屋、北屋、东屋和西屋;三合院没有南屋。有的人家只有北屋带有一个东屋或西屋,也有只有一处北屋的。东屋和西屋,也叫东厢房或西厢房。北屋也叫正屋,有三间、四间或五间的,中间一间叫堂屋,有屋门,有锅灶,俗称正间或明间;相邻的两间叫东间或西间;其余的叫套间。一般人家的卧室在东、西两间内,人口多的家庭也有在套间或厢房的。
莱州的房屋大都是起脊式、两分水的尖屋顶,由柱、梁、八字木、檩条、脊檩等构成框架,外筑墙体、门窗和屋项,再间壁成若干间。从屋内向上看,空间很大,可以清晰地看到檩条、脊檩和埧秸,空旷旷的,一不雅观,二不保暖。先辈们就用扎顶棚的办法,解决了这些问题。
顶棚,也叫虚棚或仰棚,一般都扎在卧室内。过去,扎顶棚全是手工活儿,高架作业,工艺要求高,做这个活儿的叫扎纸匠。扎顶棚用的是鲜艳的印花纸或光闪闪的彩色“手工纸”,也有用旧报纸、高粱秸的。
扎顶棚时,先搭脚手架。脚手架俗名“伺脚”,在室内通南到北搭起木架,铺上木板或门板,高度以适合匠人站在上面作业为宜。接着,钉棚架。主要用的是高粱秸,长度视需要而定。每棵高粱秸两端都用麻匹缠绕起来。先钉吊杆。吊杆起吊装拉力作用,它拉拽着平架,在室内屋顶的一檩、二檩、三檩上,各用钉子均匀地钉上垂直的若干根高粱秸。因为高粱秸顶端缠有麻匹,钉子钉在其中,即使被钉劈裂,也不会脱落,所以能承受住相当重的拉力。平架即顶棚平面的骨架,由纵横交错的若干根高粱秸扎成棋盘格,格子的大小略小于半张报纸的面积。这些平面的高粱秸再与每根吊杆连接起来,连接时也用麻匹缠绕绑牢。棚架一定要平,要保持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扎好的棚架,一个人上去拽拉也拉不垮。讲究的人家,顶棚是凸起的,中间略高,四周呈斜面坡度。这样的顶棚,做棚架的工序还要复杂些。然后,就可以糊纸了。首先要准备好用小麦粉加明矾熬成的稀溜溜的浆糊。明矾有防蛀虫的作用。糊纸分三步:第一步,把旧报纸裁成宽约四五厘米的长条,刷上浆糊,缠绕在每根平架的高粱秸上。第二步,在每个方格的平架上糊上半张旧报纸。糊第一张时,要把报纸的两端各卷缠在高粱秸上,以后每糊一张时,前端接粘在已糊的报纸上,后端要卷缠在高粱秸上。第三步,糊花纸。在已糊好报纸的棚面上,满糊上漂亮的印花纸。有的印花纸是成卷的,叫卷纸。先在花纸背面全面均匀地刷上浆糊,双手托着平整周正地粘在棚面报纸上,一张挨一张,一行接一行,平行操作。
为了增加美感,在糊好花纸的棚面上,可以再增加一些线条和图案式的剪纸装饰,使之角隅分明,空间充盈,气派喜庆。所用材料一般是剪纸用的“手工纸”,照图样,用烟熏的方法,复制下来,凿裁出来,粘到棚面的花纸上。顶棚的四个角隅,多用黑色变形的“富贵”、蝴蝶或者花朵的图案,再加宽窄双线条把四个边角连接起来,组成一个长方形的框架。顶棚的中心,多用黑色“五福捧寿”、“蝴蝶贺喜”或“福禄寿喜”等圆形图案。
到了上世纪70年代,人们又改进了扎顶棚的材料和技术。先在四面墙上纵横拉上铁丝,组成一个平面铁丝网,在铁丝上绷上塑料布,再在塑料布上涂上掺有木胶的滑石粉或白色涂料,或者绷上有花色的纤维布,更漂亮。再往后,随着农村民居的更新换代和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传统的扎顶棚方式就渐渐被淘汰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5月9日至11日,由省政协副主席郭爱玲率领的省政协调研组一行,来烟台市就“如何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大力营造尊重、关怀、宽容、支持企业家的社会文化环境”开展专题调研。市政协副主席田明宝...
莱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