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超级玉米是怎样炼成的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7-10-13 11:56 大字

头戴草帽、脚蹬胶鞋、身着工装,高产玉米试验田里的李登海,怎么看都像一个地道的庄稼人。就是这样一位农民出身的科学家,连续45年探索玉米高产攻关研究,一次次刷新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为我国粮食高产稳产作出巨大贡献。外国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位于山东半岛东北部的莱州市,素来被称为“胶东粮仓”。 1966年,初中毕业的李登海回到老家务农。 1972年,烟台市农科所的专家下乡搞科研,带来的一份资料让李登海目瞪口呆:美国农民华莱士创建的先锋种子公司,春玉米亩产最高达到1250公斤!而当时莱州的玉米亩产仅100多公斤,产量相差近10倍。

“美国农民能做到的,我们中国农民也一定能做到。 ”23岁的李登海定下了一生的目标:开创中国的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李登海带着8个人1头牛上路了。历时8年,李登海终于找到了我国夏玉米高产的育种方向——紧凑型玉米。

1979年,以李登海家乡莱州(旧称掖县)命名的“掖单2号”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培育成功,创造了我国夏玉米亩产776.9公斤的高产纪录,随后数年,李登海屡屡刷新玉米高产纪录,一步步拉近与世界最高水平的距离。

个中艰辛外人难以想象

在北方,玉米一年只能种一季,育成一个新品种,需要七至八年。李登海毅然决定离开家乡,到被育种家称为“天然大温室”的海南岛搞加代繁育。

海南育种初期,李登海团队自己砍柴做饭,吃的是从家乡带的干萝卜丝,住的是茅草房,睡的是铺着稻草的木板床,点的是煤油灯。但生活的艰辛磨灭不了他们的热情,大家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侍弄每一株玉米,期待着它的每一次发芽、抽穗、结果。

凭借这种近乎疯狂的精神,李登海一年学完土壤肥料学、作物栽培学、遗传育种学等12门课程;在海南育种基地,他和同事一起,用断了30多条扁担,用坏了50多把铁锨,建起了自己的科研基地。

培育出一个作物新品种的概率很小,个中艰辛外人难以想象。有一年正值玉米灌浆期,却赶上了突来的狂风、暴雨和冰雹,看到一地平铺倒折的玉米,李登海的眼泪哗哗地流下来,那种痛苦让他一生难忘。如此毁灭性的打击,李登海经历过近10次,但他的决心始终未改。

再干20年,再创新纪录

68岁,早已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但李登海仍 “扎”在玉米地里。2005年,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超级玉米育种计划的建议。攻关超级玉米,李登海责无旁贷担起领跑者责任。 2007年,李登海成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超级玉米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主持人。目前,他们已选育出10多个超级玉米新品种,其中 “登海662”、“登海605”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截至目前,李登海创办的登海种业通过省级和国家级审定的品种达到111个。 《半月谈》滕军伟

新闻推荐

别等着人家来送月饼了

兰玲中秋佳节,团圆美满是人们共同的追求。旧时,中秋之夜拜月、赏月的习俗十分流行。月亮升起时,人们在庭院中对月设香案,挂上月光马儿(也称作太阴星君),对月祭拜。因为月亮属阴,所以拜月的多是妇女,向有“...

莱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