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有歌有朗读“经典文学论坛”昨开讲鲍勃·迪伦高攀诺奖?都是偏见惹的祸

济南时报 2017-03-19 15:08 大字

王化学 本版照片均由记者黄中明 摄

鲍勃·迪伦获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让你感到惊讶吗?或许是根深蒂固的文学偏见使然。

昨日上午,由山东省现代艺术研究院、新华网山东频道、济南时报联合主办的大型系列讲座“经典文学论坛”,在动人的民谣歌声和诗朗诵声中拉开帷幕。接着,山东师范大学教授、世界文学博士生导师王化学,从诗歌起源及原初特征、文学观念的历史变迁、文学与艺术的密切关系、大众文化的生命力等角度,深入浅出地为大家分析了鲍勃·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实至名归。

虽是摇滚歌王,但不应被排除在文学圈外

在“95后”山东艺术学院现代音乐系才子李舜眼中,鲍勃·迪伦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经典文学论坛”正式开场前,李舜与伙伴一起演奏了鲍勃·迪伦的代表作《叩开天堂的门》,再加上济南电台私家车第一广播FM93.6的主持人杰瑞的深情朗读,立马唤起很多到场观众对迪伦的美好回忆。尽管被屡次推荐和提名,但去年10月,鲍勃·迪伦真正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还是让很多人感到惊讶。对此,王化学一上来便表明观点:“迪伦获诺奖乃实至名归,大家之所以感到惊讶,其潜在原因是迪伦的流行艺术家身份,这与长期以来人们把诺奖与所谓主流严肃文学等同的意识密切相关。”王化学说,迪伦出版了多本诗集,假如不是这些流行头衔,大家一定会认为他是位诗人,而获诺奖便也顺理成章,但一旦与“大众”“流行”或“排行榜”挂钩,他诗人的身份就被怀疑,这是由来已久的文学偏见使然。

他得诺奖,比传统作家获奖更有意义

随后,王化学还从诗歌起源及原初特征、文学与艺术的密切关系、大众文化的生命力等角度进一步为大家分析鲍勃·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意义。这些理论看似很学术,但王化学深入浅出的论述,让观众听后“醍醐灌顶”。

在很多人看来,摇滚或者民谣是大众、流行艺术,无论鲍勃·迪伦的作品多么富有诗意,似乎都配不上诺贝尔文学奖严肃又神圣的气质。对此,王化学认为,人类原本就是从充满原始活力的艺术创作中走来的,随着时代发展,有的诗歌进入象牙塔,离民间渐行渐远,有的则依然与民间气息血脉相连,王化学认为,反而是后者更有生命力,“出现于世界各地如痴如醉的摇滚狂欢即为明证,诺贝尔文学奖真的独具慧眼,其胸怀、其判断力均值得点赞。”同时,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还意味着,许多流行的东西,无论文学还是艺术,只要其本身足够好,就有可能成为经典乃至正典。“就此而言,一个流行文化符号摘取这顶桂冠,比几个传统意义上的作家获奖更有意义。”王化学表示。 (记者石晓丹)

新闻推荐

市人民医院召开2016年度总结表彰大会

本报3月16日讯(记者郗运红通讯员赵岩)2日,滨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在医院学术报告厅召开,会议总结了2016年医院工作,对2017年工作作出部署。同时对2016年先进集体、先进个...

莱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