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千篇一律?文化再好也难入心 传统文化进校园还需在差异性、地域性、体验性上下工夫

齐鲁晚报 2017-03-18 06:11 大字
明珠小学与市博物馆联合开展的“谢师礼”活动(资料图)。经典诵读、主题文化展示……这是目前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形式。形式相对单一,地域性、体验性尚待提升,很多学生、家长及老师们的愿望,从侧面反映出传统文化进校园尚需改进的方面。济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申报的《区域整体开发儒家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研究》入选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典型案例库,是全国48个推荐案例之一,也是山东省地级市的唯一入选案例。这个案例的课程体系设置中既有差异性、又有地域性,还兼顾体验性。

本报记者汪泷

传统文化进校园

内容、形式再活泼些

孝文化进校园,济宁市运河实验中学在任城区算是先行者。去年的3月17日,任城区第二届“孝在心中善在践行”主题教育活动观摩会在这所学校举行。

学校在营造“孝德”文化氛围上做足了功课,校园东面修建了以“孝文化”为主题的孝德亭,每个班级的外墙设立“孝文化”展示区,并举行主题阅读、演讲交流等多种活动,鼓励学生争做有责任的家庭成员。学校还曾组织一封家书表孝心、母亲颂主题教育等多种活动,编写《孝心足迹》手册,全方位开展孝德教育。

这几年,全市各级中小学也相继开展各具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及活动。“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积淀学生文学涵养,让孩子吸收传统文化中的营养,对提高学生全面发展能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明珠小学一位四年级班主任谈传统文化课程实践时说,她希望,学校多邀请传统文化传承者等走进校园。

东门大街小学的一位语文老师建议,学校可以借鉴目前很火的诗词大会、朗诵者等节目,以班级、年级为单位,广泛开展传统文化的竞赛活动。

差异性、地域性

家校不妨互动一起来

经典诵读、主题文化展示……目前的传统文化进校园形式相对单一,且地域性、体验性有待进一步提升,这是很多学生、家长以及老师们的愿望。

济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6年编撰的课程体系设置中既有差异性、又有地域性,详细规划了不同年级适合开展的传统文化课程。以小学四年级“蒙学识字篇”为例,不仅提到了可以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而且还融入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济宁姓氏趣谈》。

同时该院推出的“济宁市‘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读本”的针对性更强,比如读本中既包括适用于四年级的《智慧起点》,又包括五年级的《君子仪范》,各年级的教材均不一样,而且一直延续到九年级“这套书也是该案例的其中一部分。”济宁市教科院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中心副主任刘军说。

编撰课程体系前,济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们先后走访了曲阜、金乡、梁山、嘉祥等县市区学校。“金乡的戏曲纳入课堂教学,梁山的中华武术融入体育课,嘉祥的剪纸、国画与美术课结合等,从而大力推动传统文化课程的学科渗透。”刘军表示,希望通过构建不同学段传统文化课程实施的不同组织形式,加强与不同学科特别是语文、历史、品生品社的渗透,从而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国家课程的有效融合。

济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昭洪也表示,今后还将在这一案例的基础之上,通过“互联网+”等形式,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让传统文化动起来。“我们还要编撰适合家长阅读的传统文化读本,通过家校互动的形式,让学校、家庭都有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

单纯的读、背

不如多增加些体验

济宁正加快推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建设,济宁市教育局提出“打造首善之区教育先行”的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作为承担教育、教学研究职能的部门,教科院围绕‘传统文化教育\’,要打造出一套具有济宁特色,可以面向全国推广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刘军说。所以当教育部面向全国征集课程改革典型案例之后,教科院立刻组织研究人员着手筹备。

刘军介绍,一开始,市教科院打算从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上着手,几经讨论后,发现这一主题太宏观,“儒家文化太大,涵盖的东西太多,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我们最初的想法显然特点不清晰。”

所以几易其稿之后,最终决定从如何打造儒家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入手,“我们希望把济宁本地学校开展的各种特色传统文化课程进行整合,从过去单纯的读、背中解放出来,把传统文化的学习重点放在体验上。”吴昭洪说。

新闻推荐

莱州一惯偷入室盗窃顺手“牵狗”, 民警顺着狗叫声抓获嫌疑人

本报讯(YMG记者史崇胤通讯员梁晓伟摄影报道)多次盗窃不思悔改,只要手头没钱就想偷东西。朱某偷东西却吃起了“窝边草”,跑到距离自己居住不远的地方进行盗窃。近日,莱州城港路街道一工棚被盗后,...

莱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