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13家镁矿转身向“绿”, 花香变效益,美丽赢财富,莱州虎头崖镇巧算“生态账”

烟台日报 2016-10-01 16:29 大字

月季花艳,玫瑰飘香。从莱州市区驱车西行约4公里,便进入虎头崖镇。无论穿行在公路、田间,还是漫步于村居、岸畔,都仿佛置身花的海洋、绿的世界,朴素的乡村味道,融合月季、玫瑰的芬芳,清新而醇厚。

虎头崖镇是全国菱镁矿石主产区,储量达7亿吨,已有70余年开采加工历史,在创造金山银山的同时,昔日的绿水青山却满目疮痍。自2011年起,虎头崖镇痛下决心,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相继关停了全部13家涉镁矿山企业,并打响了生态修复攻坚战。“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能夯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又是一项公益事业、民生工程。”虎头崖镇党委书记林军波说。

关停涉镁矿山,涉及1万多从业人员,近一半村庄经济受损,镇财政年减收2000余万元。

转型带来的阵痛,大家能接受吗?虎头崖镇给出的答案是:必须转,而且要快转。他们先后组织涉镁企业赴河南南阳、河北定县、海南三亚等10多个地区学习考察花卉苗木种植、乡村生态旅游等项目,为企业转型开阔思路、搭建平台。同时,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对涉镁企业按照转型期限、投资规模等给予不同数额奖补,激励企业加快转型。目前,该镇涉镁关停企业中,已有7家进军苗木花卉领域,有4家与村庄结对发展生态旅游,向生态领域进军成为涉镁企业转型发展的共识。“当初关停镁矿的时候,也曾犹豫过,压力也特别大,怕影响村集体收入,怕出现不稳定因素。但心里一直明白,富一方百姓是政绩,养一方山水也是一种政绩,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已经行不通了。”林军波说。在他看来,这是经济转型难免经历的“阵痛”。

虎头崖镇制定实施了“一区两居三带”绿化工程,进行山水林田河综合整治,建设纵横贯通、点面相融、环境优美、文明宜居的绿化示范镇,着力打造市区的“后花园”。

一区,就是关停的矿区。以生态修复为主,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因地制宜发展干杂果经济林,为矿区披绿装,让满山花果香。

两居,就是镇驻地中心和所辖各村村居。以景观绿化为主,深入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建设林村相依、水清流畅、洁净和谐的美丽乡村。

三带,就是道路绿化带、沿海防护林带和农田林网防护林带。

补上生态环境的“欠账”,还要算好百姓致富的“新账”。创建月季(玫瑰)风情小镇,不但要重生态美的“面子”,更要讲百姓富的“里子”。既不能走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老路,也不能依山傍海而无所作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无疑是一条好路子。

在虎头崖镇,流传着一个“两个饭碗的故事”。原来,镇政府做出关停涉镁企业的决定后,并没有采取一关了之的简单方式,而是“堵疏结合”,主动帮助企业想办法、找出路,鼓励他们二次创业。向阳滑石公司停产后,经镇政府牵线搭桥,承包了秀东、西大刘等村荒山、荒地1000余亩,投资560万元,定植核桃、黑松10万余株,间作油用牡丹、玫瑰和中药材,发展林鹅、林鸡养殖等。看着设想一步步成为现实,公司负责人刘向阳由衷地说道,虽然砸了靠山吃山的“铁饭碗”,但又捧起了林业产业的“金饭碗”。

有钱造林,有地造林。虎头崖镇通过引导土地有序流转,为资金流找到了“婆家”,确保项目落地,实现了相对集中的“连片”式生产和集约化经营。“企业老板大多是当地人,大家都知根知底。再说,林业比较稳当,租金这块群众放心,另外,到地里打工还能再挣一份工资”,西葛村支部书记汪经轴的一番话说出了群众的心声。

土地流转“转”出规模效益。近4年来,全镇累计流转土地面积超过9000亩,相继引进社会资本4500万元,嫁接投资项目27个,发展300亩以上经济林、种苗花卉基地17处,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催生种植专业户1000多户,林农人均增收7000余元。

镁矿企业向生态旅游转型

新闻推荐

莱州夏邱镇强化流动党员管理

本报讯(通讯员孙芳菲于洁夏源众)针对外出务工流动党员多,流动性、分散性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象联系难、集中学习难、管理服务难等问题,莱州市夏邱镇采取...

莱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