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两端在外,不透支环境;循环产业,吃干榨净减少污染———, 莱州石材博弈 “微笑曲线”两端

烟台日报 2016-08-25 12:29 大字

5月15日大清早,李海青像往常一样到工地看上一眼,项目开工以来,他操碎了心。

这个工地,对李海青带领的格瑞特石材,甚至对莱州柞村镇石材产业发展的意义不同寻常。

跟着李海青进入工地,记者看到大型车辆来往穿梭。“掰着手指头数日子,就盼着8月底投产运营。”李海青说。

项目包括进口石材交易市场和环保超硬岗石制造两大块,石材交易市场工程已进入尾声,现在正进行扫尾工作,岗石车间基础建设正在建设当中,计划8月底交付使用。

这个项目为何让李海青如此操心?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石材企业就是污染的代名词。污染,来自石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怎样“吃掉”这些下脚料?“石材加工产生的废渣、废料,回收经过再加工,生产成人造岗石。”李海青说,一条生产线产能达200万立方米,两条线就是400万立方米。关键是环保,能达到污染的零排放,还产生客观的经济效益。

莱州是和云浮、水头并列的全国三大石材生产基地,而柞村镇又是莱州石材的主要加工集散地。格瑞特的进口石材交易市场主要经营国外高档石材荒料、板材,是集荒料、板材展示,生产加工,商贸物流,设计安装服务于一体的大型国际石材工贸市场,致力于构筑中国北方最大的进口荒料、板材展示交易中心。目前在柞村镇石材工业园附近,10多个石材市场相关项目正在兴建,格瑞特石材市场、腾宇工贸、兴业城等多家荒料、板材市场目前已经投入使用,进口荒料50万立方米。“建设一批石材市场,盘活整个石材行业”柞村镇党委书记邹风群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发挥不了市场主导作用,但政府可以发挥引导作用,盘活石材行业。“这些市场建成后,预计3年后带动区域市场销售额达10个亿,5年之后可达30个亿。”

石材行业是一个资源消耗型产业,莱州作为“中国石都”,石材是其传统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如何将不可循环的产业可循环化,如何在资源消耗的过程中成功转身,莱州在“微笑曲线”两端拉长产业链,交出了自己的答案。15日上午,莱州格瑞特石业有限公司门前,停放着几辆大货车。“每天,我们公司都会有几个货柜的石材到来。”李海青说,“所引进的石材,主要来自西班牙、土耳其等盛产优秀石材的国家。”

所有石材完全依靠进口,势必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这也让不少人为此产生担忧。对此,李海青也坦承,依靠进口石材,成本势必增加,但企业会采取高进高出的策略。“我们所引进的石材,都是全世界最好的石材,经过我们精心加工后,我们也会对最优秀的石材卖出一个合理的价格。”

在李海青看来,即便经济效益少一点,也要做,为啥?

“我们发展的基本诉求就是不透支当地环境,把石材市场的前端转移到外地。”李海青说,“莱州石材行业最具优势的地方是不只是莱州出产的石材,还有莱州传统的加工技艺的成熟。我们公司坚持从国外进口石材,加工后再卖给国外,这个过程中只输出技术,不输出不可再生的资源。”

不仅是格瑞特,在环球石材,原材料进口比例也高达80%。

买世界卖世界,莱州石材企业保护了当地资源,将社会效益放到最大。

石材产业转型升级,柞村镇一直在路上。“我们要打造一个‘大市场\’。”柞村镇镇长杨栋说,充分利用莱州国际会展中心,引入市场化运作,引导豪岩公司建设板材市场,打造天天展会;支持格瑞特、幕田、石材梦工厂等特色石材市场,完善市场功能,丰富石材品种,吸引更多贸易商、资金注入柞村,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石材交易市场。探索启用石材保税仓库,完善海关陆路直通口岸,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石材进出口在当地完成,扩大对外贸易额。同时,依靠科技创新,挖掘独特的石文化,丰富石材内涵,提升产业文化附加值。

YMG记者李仁通讯员王杨肖志君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61岁农民陈秋华的致富经

15亩的口粮地,一年能有10几万的纯收益,莱州市平里店镇小兰埠村61岁的农民陈秋华在乡亲们眼里是个了不起“能人”。同样种地,怎样种才能多赚钱?带着这个...

莱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