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评剧“喜派” 创始人喜彩莲

烟台日报 2016-08-25 09:41 大字

喜彩莲(1916-1997),原名张菡香,掖县(今莱州市)人,评剧表演艺术家,评剧“喜派”创始人,早期评剧“四大名旦”之一。喜彩莲10岁时,拜莲花落艺人吴寿朋为师,工旦。12岁在元顺剧社登台演出,担任主演,后将社名改为莲剧团在平津沪一带演出,曾受评剧大师李金顺的艺术熏陶。20世纪30年代,演出时装戏《爱国桥》、《可怜的秋香》、《杨三姐告状》、《宦海潮》等剧目,并将京剧《人面桃花》、《孔雀东南飞》、《凤还巢》等剧目改编为评剧。同时,喜彩莲对评剧唱腔、伴奏、化装、舞美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戏剧家欧阳予倩、田汉、洪深等曾著文赞她是“时代艺人”。

1937年5月,喜彩莲将京剧《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改成评剧在上海一炮打响。喜彩莲扮演卓文君,著名小生张润时扮演司马相如,在这出戏中,喜彩莲大胆革新采用古装仕女图中的装扮,使人物显得清秀俊逸。在“听琴”一场增加了灯光、布景,以明月、白云、翠竹等景物渲染气氛,取得了诗情画意的效果,首开了评剧舞台使用布景的先河。在上海期间,喜彩莲首次引用并进一步改革了评剧的南梆子,这一改革适应了评剧粗犷的大口落子向细腻抒情风格的转变。喜彩莲还对评剧的伴奏进行了改革,增加了低胡、琵琶、三弦、月琴、二胡等,并以南弦代替四股弦,从而丰富了评剧的伴奏,增加了乐队的表现能力,这一系列的革新措施推动了评剧舞台艺术的发展。

喜彩莲以她新的剧目,新的面貌和独具魅力的演唱风格形成了评剧的“喜派”著称于剧坛。代表剧目有《人面桃花》、《孔雀东南飞》、《潘金莲》、《卓文君》、《凤还巢》、《十三妹》、《梁红玉》、《爱国桥》、《可怜的秋香》、《杨三姐告状》、《宦海潮》、《小借年》、《桃花庵》、《野火春风斗古城》、《南长城》、《小女婿》、《马寡妇开店》等。她的演唱新颖大方,华美抒情,稳中含俏,具有独特的演唱风格。新中国成立后,喜彩莲在中国评剧团任演员、教师,开始在彩旦和花旦行当上进行尝试,代表剧目《向阳商店》及《包公赔情》等。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YMG记者钟嘉琳整理

新闻推荐

山沟沟里挖出“神泉”

本报讯(YMG记者李仁通讯员秦楠楠)昨日,家住莱州市程郭镇谷口村的徐锡训一家成了村里的“名人”,原来安静的小院门口,如今停满了车辆。因为天旱,徐锡训家在门...

莱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