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太照顾大伯哥65载, 这位大伯哥双目失明,并且有脑血栓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
在莱州市驿道镇张家庄村,有这样一段佳话,已经84岁的刘志亭和今年98岁的张德俊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家庭,65年来,对于身患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大伯哥张德俊,刘志亭老人不离不弃,用自己的行动演绎了一曲人间大仁、大爱。
YMG记者姜晓通讯员王杨于雪梅摄影报道
八旬老太独自照顾九旬老翁
昨日上午,当记者来到驿道镇张家庄村采访时,84岁的弟媳刘志亭正在屋里包包子;而98岁的大伯哥张德俊则坐在屋外晒太阳,“两口”之家,其乐融融。“我一嫁来,就这么伺候他。”刘志亭告诉记者,张德俊先天性残疾,双目失明,并且有脑血栓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这个手不能动,吃饭时我给他放在桌子上,他就这么吃。”刘志亭说,张德俊老人吃个包子还能自己动手,夹菜比较困难,需要人帮忙。
刘志亭有4个孩子,1个闺女3个儿子,均在农村务农,生活压力比较大。4个子女给两位老人供应柴火、吃食,早晚过来帮着干一些老人干不了的活。做饭、洗浆这些活还都得刘志亭老人来做。年已八旬,本身体格也不好,到了需要别人伺候人的年纪了,却还要伺候张德俊老人,这让刘志亭老人的儿女们感到愧疚,想把两位老人接回家去住,但倔强的刘志亭老人怕给儿女们添麻烦,一直不肯。
弟妹和大伯哥共同生活了65载
张德俊从小因天花留下残疾,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刘志亭19岁时,嫁到了张家。之前,她就知道张家的情况,但她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困难或阻碍。起初,是她和婆婆一起照顾大伯哥。随着婆婆年龄的增加,照顾大哥的事就基本全靠她一个人了。上世纪50年代末公婆相继去世,1982年,丈夫去世,照料残疾在身的张德俊老人这副担子就完全落在刘志亭一个人的肩上,她一直不离不弃,始终如一。后来张德俊又得了脑血栓,留下后遗症,走路都困难,拉屎拉尿,都是刘志亭伺候。“都是家庭的一份子,不能扔下他不管!”刘志亭说,自打一开始,她就打定了这个主意。“也没有些别的活,也就是做饭、洗衣服……”刘志亭说,随着年龄增大,她也感到累,但累点也不要紧,“现在做饭还行”。“我现在也80多岁了,有的时候不好受什么的,要是我自己的话,我就不做了,也不吃了,我这么挪动还要下来做饭,还要送给他。有他就要做。我们吃什么他吃什么,要是赶集买两个粽子,他一个我一个,要是煮两个鸡蛋,他一个我一个。”刘志亭说,“有的时候中午头炒个菜吧,挺好吃的,再到晚上不管是剩了一点还是多少,这一点我就不吃了,就给他吃了,不能说有他吃,有我吃,这个地方有他吃的,没有我吃的。我自己自愿的,也不是他说的。”刘志亭给儿女们说:“你们大大(伯父)我们不能丢,原来就在一块,给他粮给他草,没有你爹了,我们权当伺候你爹吧。”时间如梭,这一晃,刘志亭已经和大伯哥共同生活了65载。
邻居们:这样的好弟媳,天下难找
“我这个大娘从结婚到现在,先后把公婆两个老人伺候到去世以后,又伺候老头子,如今这么一把年纪了,还一直伺候我们这个瞎大爷,一直到现在,已经98岁了。”说起刘志亭,张家庄书记张希贞感到佩服不已,赞不绝口。
从来不喊累的刘志亭,每天都按时按点给大伯哥做饭,扶他出去晒晒太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刘志亭就这样照顾着张德俊,村里的人也曾劝她把张德俊送到敬老院,但刘志亭却一直不肯。她觉得张德俊老人不一定能住惯敬老院,另外敬老院的照料不一定能如她这般细心。“我伺候他这么些年了,要是不伺候他,我这个心里就过意不去,我好歹这么伺候吧,有我吃的一口,就有他吃的,现在吃的是不困难,我能做饭吃,我就做给他吃,不能连累儿女,我实在不行了,到时该连累儿女就累着他们吧。”刘志亭说。张德俊无儿无女,村里帮他申请了低保,两个人就靠低保金改善生活。“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何况伺候的对象是大伯哥。但刘志亭却65年如一日伺候着大伯哥,她的吃苦耐劳和朴实善良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如今在张家庄村,孝老爱亲已蔚然成风。
新闻推荐
莱州残疾教师自费出书却卖不出去, 期盼爱心人士或文学爱好者解困
YMG记者滕新书莱州一位家境窘迫的残疾教师孙介法用尽十年心血创作了一部43集、60万字的电视文学剧本,花费3万余元出版了500本书,却因销路问题而愁苦不堪。...
莱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