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肯企业吃亏不欠粮农分毫, 王明喜:诚信经营让莱州粮享誉全国
在莱州,提及王明喜,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曾因诚实守信获得省级道德模范称号。他凭借着满腔热血,改变了莱州小麦优质不优价的问题,叩开了南方市场的“大门”。不仅如此,他宁愿自己的企业吃亏,不欠粮农一分钱。诚信经营成了他的招牌,先后有中粮集团、南顺公司等大企业慕名合作,让莱州粮食享誉全国。
靠诚信叩开南方市场大门
莱州是全国三大优质小麦产区之一。然而,由于没有好的外销市场,农民种植的优质小麦只能与其它产地的普通小麦“搭在一堆卖”,这种优质不优价的问题,一直持续到2012年。
看到这一切,莱州德丰粮食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明喜决定“走出去”,让莱州小麦南下。王明喜一行3人穿梭于广州、深圳、厦门大大小小的30多家面粉厂,为了多办事,少花钱,他都是住最便宜的小旅馆,吃的也是最廉价的饭菜。经过三个多月的地毯式走访,他发现南方大型面粉厂多年来长期使用进口小麦,大都形成了一套较为严格的配仓生产程序,为保证产品质量,绝不会轻易改变粮源渠道。北粮南下,阻碍重重。王明喜并没有退缩,他决定,不给莱州小麦找到好销路就不回去。他将目标锁定在南顺公司。南顺公司是一家日处理小麦1000吨的大型面粉企业,其生产的专用面粉占到香港市场的一半以上,能与这家企业合作,就等于叩开了南方市场的“大门”。经过多方努力,他终于与深圳蛇口南顺面业有限公司达成了见面详谈的意向。但当他们来到这家企业时,人家的门卫连门也不让进。为了能达成合作,他们天天拎着小麦样品守候在厂门口,一呆就是一个多月。目的就是要信守承诺:既然南顺已答应见面洽谈,时间再长,也要耐心地等下去。
工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见到了南顺公司的周总经理,看到王明喜正蹲在厂门口就着咸鸭蛋啃面包,立即下车
和他们见了面。“贵公司可以先进1000吨小麦做试验,成功了给钱,不成功,我们分文不取。”王明喜一边推销莱州小麦一边打包票。靠着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王明喜和他的同伴们在南方一呆就是三个多月。经过无数次加工对比试验,莱州的烟农15小麦完全可以取代进口小麦。在与南顺公司签订长期供粮合同的那天,王明喜眼噙热泪,激动地在合同书上签下了德丰公司和自己的名字。
不计得失享赞誉签下大订单
为了保证种粮农户的利益,王明喜还建立了长期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让农户不再为了卖粮发愁。然而,2002年4月,一场几十年不遇的晚霜突袭胶东地区,相当一部分小麦只抽穗不长粒,公司与农民签单的小麦“未熟粒”特别多。这样的小麦如果收上来,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但为了维护农民利益,公司仍然按照年初的订单价格照单全收。尽管企业为此损失了50多万元,但却靠诚信赢得了民心,促进了订单农业的发展,全市优质订单小麦面积由最初的5.4万亩猛增到去年的25万亩。
患难之处见真情,诚信引得金凤凰。王明喜的诚信经营,在莱州有口皆碑,感动了中粮集团。2006年5月,中粮集团小麦部杨虹经理一行5人,专程赶到莱州,授予公司“优秀供应商”牌匾。在考察了莱州市的粮食产业化发展情况后,中粮集团当即与公司签订了《长期联合经营优质小麦合同》,按照“中粮集团提供收购资金、费用,企业负责收购,双方共同销售,利益共同分配”的原则,公司就此靠上了世界500强跨国粮食集团这棵“大树”。自2007年以来,公司与中粮集团联合经营优质小麦120多万吨,其中出口32万吨,占到全国出口总量的10%,这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YMG记者孙淼通讯员建斌王杨
■记者手记
诚信做人是迈向成功第一步
“做事先做人”。王明喜的创业史,将持之以恒、诚信为人这些美德表现得淋漓尽致。凭借良好的诚信和市场诚信,王明喜的公司获得了一次次成功。
在儒家思想中,诚实守信被视为“立人之本”、“立政之本”、“进德修业之本”。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做人,是我们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有的企业大门口写的是“诚信为本,质量第一”、“诚信就是企业的生命”,可问题屡出不禁,质量管理混乱,诚信经营仅仅成了一个口号。企业想做大做强,不能一味追求业绩、包装,只有脚踏实地、诚信经营,才能获得更广阔的舞台。
王明喜
新闻推荐
百岁床前有孝子,老年人才能安度幸福晚年。106岁的王树芝老人,如今正在享受这样的惬意生活,两个女儿虽已年逾古稀,仍日夜守护母亲床前,用自己的孝心、耐心来回馈母...
莱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