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太闲不住, 爱劳动是长寿秘诀,一天整理果袋四五百个
身高不足1.6米,由于早年操劳脊柱弯曲几乎“对折”,即便如此,莱州市金城镇滕南村百岁高龄的李春玉老太不仅能生活自理,还对家里能帮上忙的活时刻“搭把手”。勤劳的习惯、和善的性格使老人在百岁高龄仍然有着一副好身板。
整理果袋为家里省钱
昨日上午,在李春玉老人家的院子里,100岁的李春玉和84岁的毕文秀俩亲家正在忙着整理果袋。现在是苹果摘袋的时节,老人觉得摘下来的果袋丢了可惜,便挑拣比较好的一个个用手整理平和,以备来年再用。1个果袋要好几分钱,他们俩一上午能整理四五百个,这就给家里省下了10多块钱。
李春玉老人只有一个儿子滕永彦,今年63岁了,一直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秋收时节,家里20多亩地需要滕永彦两口子忙活,因为担心自己的百岁老娘,就把84岁的的岳母毕文秀请到家里帮忙照看老人,而亲家俩就一起在家帮着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奶奶,你还认识我是谁不?”和记者同去的滕南村村委书记滕申耀虽然和李春玉老人的儿子年龄相仿,但在村里按辈分要管老人叫奶奶。“认识,你不是我五孙子嘛。”老人笑眯眯地抬头看了看滕申耀说。
虽然已经是百岁高龄,但李春玉老人眼不花,耳不聋,脑子不糊涂,村里的人只要以前认识的一眼就能认出来,而且走路不需要人搀扶,生活能够自理。
幼年丧母操劳一生
李春玉的儿媳滕业萍59岁了,说起老人,她最大的感慨就是“闲不住”,虽然家里现在什么活都不需要老人干,但老人总是想方设法搭把手干点活。
滕业萍说,老人独居一室,早晨起来尿盆自己就清洗了。扫扫地、抹抹桌子、归置物品的活更不用说,老人偷摸地就干了,家里西墙外的夹道里养着几只鸡,需要走出大门转到西墙外去喂食,老人经常拿着鸡食去喂,“看都看不住”。李春玉老人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她和父亲还有两个妹妹相依为命。在旧社会里,为了生存,作为大姐的她终日和父亲勤劳不辍,养活一大家。解放后,在生产队年代,李春玉是生产队里的“一把手”,人虽瘦小,活计却令队里每个人都信服。
早年的操劳也让老人留下“后遗症”,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的驼背越来越严重,现在脊柱几乎“对折”,但老人并没有因此出现神经和由于器官遭到压迫而出现的疾病,身体康健。
“劳动因子”助长寿
“我有重外甥了。”说起小宝贝,老人开心地咧开嘴,领着记者进屋去看照片。
老人居住的房间是家里最宽敞、最敞亮的一间,一个巨大的“寿”字和“福如东海水长流,寿比南山松不老”的对联寄托着儿孙们对老人的祝福。
谈起老人长寿之道,滕业萍觉得最大原因就是老人的勤劳。除了喜欢劳作,老人与人为善,喜欢和人说话,滕业萍觉得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大脑运动,也是长寿的一个因素。
饮食上,老人早饭一般两个鸡蛋,一碗八宝粥。由于老人牙没剩几颗,所以平时爱吃稀饭和煮的烂乎乎的菜,一顿饭能吃一大碗菜,而馒头只吃几口。此外,虽然没有牙,但老人还爱吃咸菜,爱吃冷饭,喝凉开水。饭后,老人都会在沙发上静坐一会,然后才会屋里屋外走走,晚饭后老人一般会比较早的上炕休息,早晨五六点钟就会早早起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YMG记者李仁通讯员王杨温泉松凤摄影报道
百岁老太李春玉
新闻推荐
我的母亲程钧在抗战时期也曾经历一次惊心动魄的一幕。1939年7月,正值抗日战争初期,我的母亲在山东省掖县(现莱州市)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母亲只有1...
莱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