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守护“莱州毛笔”

今晨6点 2013-07-02 00:16 大字

出场人物:王沼清等制笔匠YMG记者初阳通讯员张晶晶李荣摄影报道

夏日的早晨太阳刚一露头,气温就蹿了起来,室外骄阳似火。上午8点,在莱州市朱桥镇保旺秦家村王沼清的家中,6名制笔匠端坐在工作台开始制作毛笔。这些匠人都是附近村庄的村民,农闲时,他们凑在一起制作毛笔,农忙时便各自回家收麦种地。匠人们外表都很普通,看上去纯朴、厚道,似乎与“文化”毫无关系,但他们的拿手绝活却是纯手工制作“狼毫”。

莱州狼毫是笔中佳品,虽叫“狼毫”,却与大灰狼一点关系都没有,是采用黄鼠狼尾毛做为原料制作的笔头。在这个只有20多平方米的房间,天气再热,制笔匠也不能使用电风扇,原因很简单,狼毫所用的黄鼠狼尾毛,不是剪刀一下子剪下来的,而是靠匠人们一点点手工拔下来再整齐码出来的,原料来之不易,风一吹便会散落一地。

当地人习惯将这样简易的手工作坊称为“笔庄”,61岁的王沼清自然就成了“庄主”。1970年他进入当时的莱州制笔厂学徒时只有18岁,那时,莱州毛笔在全国很风光,莱州市朱桥镇40多个行政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手工制笔,莱州制笔厂是全国制笔行业的排头兵。而现在,这里保持传统工艺的制笔作坊不足10家。“莱州毛笔始于清朝康熙年间,曾是清代当地的四大贡品之一,有290多个规格400多品种,迄今已有近400年的生产历史,我舍不得放下。”王沼清说。作为“北派”代表,莱州毛笔曾一度与“南派”之首的“湖笔”平起平坐。赵朴初、刘海粟、启功、舒同、范曾等书画大师都曾亲赴莱州试笔,1982年在全国毛笔第二次质量评比中,莱州毛笔获得第一名,被誉为“状元笔”(至今再未评第三次)。然而,在过去的近十多年时间里,莱州毛笔一度处于“熊市”,王沼清认为,最致命的打击是很长一段时间我国中小学取消了毛笔课。当年的辉煌已经十分遥远,弹指一挥间,岁月悄悄爬上了王沼清的眼角,他便成了一个寂寞的“庄主”。“莱州毛笔的笔头选用优质大黄鼠狼尾毛为主料,配以适量香狸尾毛、兔须、獾针等细尾毛手工精制而成,其间要经过择料、配料、提材、脱脂、梳理、顺齐、清洗、圆头、扎头、修笔、刻字、包装等120多道工序。这种靠手工生产的毛笔具有‘圆、健、尖、齐\’等特点,耐磨损,寿命长。莱州毛笔学习周期长,传授方式以师傅口头和手传为主,通常要经过三年时间才能大体把握整个套路,制作毛笔的过程脏、累、枯燥,挣钱又少,年轻人没耐心坐不住,根本不愿意学这门手艺。目前在莱州,制笔匠多以中老年人为主,从业人数不足20人。”王沼清对现在的局面颇感无奈。

今年5月,“莱州毛笔制作工艺”入选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在这个普通农家小院,默默忙碌的制笔匠成了“莱州毛笔”的最后守望者。

新闻推荐

母亲不让出去玩女孩要跳楼

YMG记者史崇胤通讯员跃军高松冠中摄影报道本报讯18岁的高中女孩想和同学离家外出玩耍,母亲不同意,母女俩为此争吵起来。一气之下,母亲出手一巴掌,...

莱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