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文化烟台”喷薄张力

烟台日报 2012-12-19 18:13 大字

■烟台工作对接点

硬设施+软服务,文化建设惠民生

文化软实力不仅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构成要素之一,也是衡量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从过去单一的看看电影、逛逛书店,到现在的去大剧院听音乐会、去博物馆看展览,烟台的文化大市强市建设呈现出文化自觉的脉络。

一张网———公共文化服务遍城乡。昨日午后,58岁的市民李福生满怀期待来到了文化中心群众艺术馆。这里的烟台市大众书画收藏精品鉴赏展正在向市民免费开放。对于痴迷绘画的李福生来说,这无疑是个好去处。“文化中心让咱老百姓成了‘文化人\’。”李福生赞叹。

在市民眼中,市文化中心这座红宝石般建筑,就是“文化烟台”的新地标、文化服务的新平台。在烟台,一座座气息浓郁的“文化地标”相继崛起———滨海文化广场、体育公园、烟台美术博物馆……市民从未享受过如此宏大的文化盛宴。远在莱州市文昌路街道五里农家书屋管理员姜述斌,也忙得不亦乐乎。与农家书屋一样,遍布农村的乡镇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有线电视村村通等农村文化工程的设施均实现全面覆盖。全市农村电影年放映场次达到70000多场,已实现每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的目标,数字化普及率100%。多张牌———“种”出来的文化效应。10月19日,烟台大剧院座无虚席。大型原创民族舞剧《一把酸枣》绚丽登台,拉开了烟台首届文化艺术节的序幕。磅礴大气的舞美,雄浑灵动的音乐,跌宕起伏的剧情,真挚投入的表演,深深打动了在场观众。文化大市强市建设“形神兼备”。大规模的硬件投入是“形”,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则是“神”。大手笔谋划高规格文化艺术节,仅仅是烟台市打造文化品牌、构筑文化软实力的一个精彩写照。几经耕耘,“自种”的文化品牌越叫越响,越打越亮。城乡成立了文艺表演队、庄户剧团、票友俱乐部、书画社、健身队、秧歌队等文化团队5000多支。“和平颂”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节、“社区文化乐万家”、“激情广场———好歌大家唱”、“放歌烟台”等众多文化品牌,开创了城乡文化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一股力———文化“写意”文明城。12月5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席卷全城。风雪中,全市上下众志成城,携手互助,以自觉的清雪行为诠释着文明的含义,描绘了一幅幅和谐文明的生动画卷。大雪考验城市文明,烟台交出了一份完美的“文明答卷”。

这些文明行为不是凭空生成,而是根植于浓厚的文化积淀之中。它萌芽于文化的润泽,内化为道德情操,最终汇聚成一座城市强大的凝聚力。文化,在烟台市民心中播下了文明的种子。有了文化的熏陶,“消防英雄”孙茂珲、“最美高富帅”周江疆、“最美女孩”刁娜等一批道德楷模与先进典型源源涌现;有了文化的熏陶,港城接连斩获“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与“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称号。用文化“写意”文明,为烟台市构建“文明之城”、“幸福之城”作了最好的文化注解。

■未来发展着力点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发展最终应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市文广新局局长徐明介绍,打造胶东文化龙头城市是目标。

徐明认为,未来烟台市仍应在文化惠民方面下功夫,真正构建起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形成15-20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保障文化民生。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明显带动拉升作用的龙头文化企业,是未来烟台市文化大市强市建设的主攻方向。目前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297.16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06%,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门类。但是整体来看,烟台市的文化产业水平仍然较低。“大力实施文化基地建设、文化项目带动、文化品牌提升和文化企业膨胀战略。”徐明表示,着力优化培育文化服务业、突破发展广电产业、膨胀壮大新闻出版业、扶持引导动漫等新兴产业,加快构建门类齐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形成规模发展、集聚发展、品牌发展和衍生发展,使‘软实力\’成为发展‘硬支撑\’。

文/YMG记者刘海风摄影/YMG记者唐克

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市民业余生活

新闻推荐

服务大局助发展关注民生促和谐, 十三届莱州市政协工作开创新局面

开局之年,谋求新作为,彰显新活力。十三届莱州市政协紧扣莱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解放思想,提标争先,加快建设市强民富、宜居文明的新莱州的宏伟目标...

莱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