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胶东纸笸箩仍有市场, 制作技艺亟需传承

烟台日报 2012-04-16 16:55 大字

本报讯(YMG记者李鑫通讯员王杨晶晶周玮宛坤摄影报道)纸笸箩又称纸斗,是盛物的容器。随着时代的发展,纸笸箩虽然在逐渐淡出了很多人的视线,但纸笸箩作为胶东一些农村嫁姑娘时的必备物件,在如今仍受市场的青睐。而莱州市朱桥镇小战家村孙秀英仍然在坚持纸笸箩(针线纸笸箩)的制作,昨日,记者走近了“多姿多彩”的胶东纸笸箩。

“压箱底”的老手艺

莱州朱桥

镇小战家村孙秀英是做笸箩的大户,记者来到她家时,她正忙活着。孙秀英说,她现在做的这种纸笸箩叫针线笸箩,又称“花花笸箩”,体小量轻,色彩艳丽,在过去,农村家庭孩子较多,受经济条件的制约,陪嫁物品十分简朴,但“压箱底”的纸笸箩却是不能缺少的。

一张硬纸板,一块席子,一把剪刀,一根针,一根线,几张纸。这些看似普通的材料经过孙秀英的手,就神奇的变成了一个个漂亮的纸笸箩。纸笸箩的作用主要是用来盛针线,也可用来盛其他小物件,是莱州朱桥以北至招远一带流行的陪嫁物件。在这一带,一直流行着嫁姑娘时将一个纸笸箩压在箱底随着嫁妆带到新郎家的风俗,寓意女方心灵手巧,勤俭持家。近几年,随着时代的发展,制作纸笸箩的艺人逐渐减少,这一风俗也面临着绝迹的危险。

在孙秀英的指点下,记者也跟着学习了一下制作纸笸箩的技艺。首先将席子剪成要做成的形状,用纸糊好,然后用针线将硬纸板和席子缝起来,用剪好的纸条在硬纸板的边缘糊边,用水粉在纸笸箩的表面画上图案,图案大多为鸳鸯和花卉,意思是百年之好,和和美美。最后将纸笸箩的盖子翻转,用7~8斤的砖头压鼓,一个纸笸箩就做好了。

仍然是市场“宠物”

孙秀英经常和丈夫去赶镇上的大集卖纸笸箩,每次小摊刚摆出,他们的纸笸箩便被抢购一空。不仅如此,一些招远的客户因为他们制作的纸笸箩非常精美,都慕名而来。“很多客户都打电话来说要订购,可是做这个东西全都靠手工,根本快不了,加上我们夫妻俩还有别的工作,根本忙不过来。”孙秀英告诉记者,纸笸箩是招远一带嫁姑娘时的必备物件,因此,购买笸箩的客户尤其以招远人最多,附近村庄的客户也很多,有的一买就是一套。“一套就是从最大到最小的笸箩,每样儿买一个,有时候我们加班加点做的纸笸箩根本就不够卖的。”孙秀英说。

由于孙秀英和丈夫战永强都有别的工作,夫妻俩只能趁着空闲的时候制作纸笸箩,夫妻两人一个负责制作,一个负责压鼓,一天下来,只能制作10个纸笸箩。由于纸笸箩的制作很费时间,制作工艺要求相对精细,加之结婚用纸笸箩陪嫁的习俗逐渐减少,制作纸笸箩的艺人也在变少。“我知道的几个会做纸笸箩的人都去世了,我的技术是跟我婆婆学的,她都去世快10年了。”孙秀英说。

制作技艺亟需传承

孙秀英告诉记者,制作纸笸箩耗费时间,做的量不会太大,因此要靠着这个挣钱肯定不行。“我们夫妻俩就靠这个赚点外快,要养家糊口的话根本不够,现在的年轻人有的是比这个赚钱的工作,谁还会学这个呢。”孙秀英夫妻现在非常希望纸笸箩能够作为文化遗产,被充分的保护起来,不要让这门技艺失传。

孙秀英告诉记者,胶东人自制的纸笸箩以简单、实用、美观著称。因此以前不少人都喜欢学做,15年前她也是跟婆婆学会的这门老手艺。而如今,这种纸笸箩慢慢地开始被塑料、金属器皿所替代,学习这门手艺的人也越来越少。“这个

笸箩是老

手艺,我

只要能干

我就一

直做下

去。”孙

秀英说。

新闻推荐

市民发帖求助警方全力解决, 莱州开通网络警民交流平台

本报4月18日讯(通讯员沈良荣YMG记者李仁)市民发帖求助,警方全力解决。记者今天获悉,莱州开通网络警民交流平台,市民可以通过平台发帖留言,投诉、举报违法犯罪活...

莱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