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11月10日,莱州湾扇贝起捞,记者跟随养殖户出海15个小时———, 入海收“贝”

烟台日报 2011-11-13 18:32 大字

11月10日,莱州湾扇贝进入全面收获期。记者跟随莱州市虎头崖镇东宋村养殖户禹洲及他的5名工人一同出海,在距离虎头崖港20海里处的海田里,收获了他们今年的第一船扇贝。

上午10点,记者从港口登船,准备出海。禹洲告诉记者,这个时间出海作业的船只很少,大多数渔船都是在凌晨3点左右出发,下午3点左右登岸。

虽然泊岸船只寥寥,但港口内人来人往。“外地来打工的‘割扇贝丁\’工人,约有500多人,在等着出海船只归来。”菏泽工人姜继涛对记者说。

禹洲告诉记者,由于今年气温普遍较高,使莱州湾扇贝收获期比往年推迟了20多天,这让绝大多数养殖户心里不安,因为莱州湾已持续多年“冰封”,扇贝晚收损失很大。

禹洲的扇贝田在20海里外的海域,共有70多亩、3万多笼,收获周期约需40天。“至少要在12月20日前收完,否则就有可能遭遇冰海受灾。”禹洲说。

渺小船只深入茫茫沧海,四周只有隆隆的马达声和倒退的海水,提醒着船只一直向前。

天有不测风云。中午12点左右,天气突变,阴云密布,北风渐急。船上老水手目测,风力已达5级以上,并大声提醒记者注意安全。

船在海面上剧烈颠簸,一路前行,一路艰辛,船只终于于13:50抵达海田。

海田里,有禹洲的一艘150马力机轮在值守,同时还有一条24马力小“挂机”在作业。“轮机从6月份开始值守,不遇到7级以上大风不会进港泊岸。”禹洲告诉记者,值守轮机的主要任务是防盗。

运输船只进入作业海区,禹洲与工人立即在右舷排成一排,开始作业。工人全副雨衣雨裤,通过滑轮和缆绳,由运输船马达传动,驱动滑轮将一笼笼扇贝拖出海面。船只的颠簸和摇晃,并没有对他们的工作造成太大阻挠。

“现在船越来越大,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只要不违章操作,出海作业危险性不大。”禹洲抽空对记者说,今年扇贝的收成不理想,只有170多头,长势一般。

“头”是指每斤扇贝丁的个数,“头”的数量越小,证明扇贝长势越好。据了解,去年禹洲的扇贝是200多头,今年的情况比去年略好,但仍未达到他的期望。因为去年他的养殖海区在近海,而近海扇贝长势普遍比深海差,不过成本也低。

由于是入海收获第一天,对于扇贝的价格,禹洲心里没底。他共有冷藏公司、干扇贝加工厂和海鲜市场三个终端渠道。尽管如此,他还是担心。因为今年冷藏公司没有像往年一样给他一个明确的收购价格,而是要先收再定价。

晚上6点,运输船掌灯作业。19:30,工人们登上值守轮机,开始享受他们一天中唯一的一顿正餐。大伙拿过预热的馒头,在船上胡乱对付“饿扁”的肚子。

由于中途滑轮出现故障,全靠人力进行,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原计划定于晚6点返航的船只,直到晚上10点半,运输船才慢悠悠起航。

凌晨1:30,记者靠岸登陆,驱车返城。而禹洲和他的工人们,还要继续在港口等待吊装工,将所有扇贝笼吊运到岸上后才能休息。

YMG记者姜乾通讯员晓兵王涛爱萍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井水变温泉?, 莱州一水井突“发烧”水温陡升至34度

本报讯(YMG记者姜乾通讯员马德秋孙政黎摄影报道)近日,从莱州市文峰路街道蒜园子村传出了一则奇闻———该村一井水温度陡升至34度,用潜水泵将...

莱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