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免费发放到每个孩子手中面向成人先后编印了
(上接第一版)免费发放到每个孩子手中。面向成人,先后编印了《孝德歌谣》、《感恩父母》、《诚信职业道德规范》等各类市民教育材料12
万册,并制定出台了涉及30多个社会领域的职业道德规范,组织广大市民学习。莱州的道德教育课堂不断延伸,在城区双修广场,记者看到,这里有很多市民,一边绕场健身,一边诵读石凳上镌刻的道德箴言。“莱州市区有几十个广场,在这些广场上,我们立起了很多刻有美德警句、图画的浮雕和石凳,把每个广场都变成了道德教育的公共课堂。市民来到广场上,不论是晨练,还是休闲,不经意间就会受到道德的洗礼。”莱州市文明办负责同志说。
为营造道德建设的浓厚氛围,莱州建立起了道德建设宣传体系,把德育宣传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送进广场、社区、乡村、企业、校园。为使道德文化宣传实现无缝覆盖,莱州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点子。农村的大喇叭本来已经变成了“老古董”,可在驿道镇,这“老古董”却焕发了青春。去年下半年,镇里对各村广播室统一进行了改造,利用U盘循环播放道德宣传内容,深受群众喜爱。“俺们一边在地里干活,一边听广播,知道谁家孝顺了,谁又做好事了,真好!”村民们这样说。
为搭建道德建设的载体,莱州还建立起道德实践体系。机关干部定期帮父母洗一次澡,每月带父母理一次发,每月陪父母进行一次户外活动,每年为父母订一份报刊;城区家庭每周帮父母做一次家务,每月请父母吃一次团圆饭,每年带父母检查一次身体,定期陪父母参加一次文体活动;农村家庭每月为父母改善一次生活,每月给父母清扫一次居所,每年给父母增添一套新衣,定期为父母换洗一次被褥;青少年学生星期天和节假日给父母端一杯茶,洗一次脚,做一顿饭菜,制作一件感恩小礼物等。一件件、一桩桩道德实践活动,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陶冶了人们的道德情操。
典型体系、教育体系、宣传体系、实践体系,四大体系的构建,恰如春风化雨,用社会主义道德理念,滋润着万千人的心田。
莱州如何强化“4+1”道德建设工程成效?
创新机制激励约束
在莱州市住建局,记者看到了一种“孝德支票”。副局长梁新阁介绍,“孝德支票”作为干部职工为人子女尽孝心、行孝行的“道德储蓄”,定期记录着每名干部职工落实孝德工程责任状情况,记录的是回报父母的钱和物,储存的是干部职工的孝心和美德。每个人都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日积月累地“储存”自己的爱心和美德。每季度或半年,局里随机抽查走访,对老人赡养费兑现情况和“孝德支票”储蓄情况进行考核检查,将调查结果在全局公示通报,并列入个人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
机关内有“孝德支票”,农村则有“孝德榜”。在郭家店镇朱家村,村支书杨秋国介绍,该村“孝德榜”每年腊月初一开始统计,统计时严格审核,问完孩子再问父母,腊月初十正式张榜公布。早些年,村里有的人不赡养父母,就被“孝德榜”曝了光。被曝光的人有压力,再也不敢不赡养父母了。现在,被曝光的人没了,村民们又争着更好地孝敬父母,以提高自己在榜上的排名。据统计,莱州在农村推广“孝德榜”的当年,就增加了赡养费8000多万元,户均提高600多元,而家庭赡养纠纷诉讼案件同比下降18.7%。
“孝德支票”和“孝德榜”都是莱州建立道德建设自律机制的重要内容。为强化对市民道德行为的约束,莱州还针对不同单位、不同群体,分别制定了操作性强的《家庭养老责任状》、《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行业自律守则》、《市民文明公约》等较为完善的道德行为约束
机制,引导有行为能力的市民逐人签字。目前,全市共签订责任状100多万份,签状率和公示率均达到95%以上。
自律机制之外,莱州还创造性建立起道德建设的领导机制、奖惩机制、监督机制,着力将道德建设化虚为实。
领导机制。将“4+1”工程作为对各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考核内容,与经济建设、社会稳定等工作一起部署、同步落实、协调推进。市里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市级领导参与的领导小组。各部门及镇、村、企业也相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齐抓共管,抓好落实。
奖惩机制。将“4+1”道德建设工程纳入年终百分考核,作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市民评选的重要依据。一方面,建立了孝德行为奖励、诚信企业扶持、爱心行为保障制度和举报奖励基金,使德行高尚者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受尊重;另一方面,着眼于矫正人们的不良行为,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形成对不道德行为的强大舆论压力。
监督机制。主要从道德和法纪两方面建立监督评价体系,约束人的行为。民政、老龄委、妇联、教育等部门负责接受举报,监督评价市民践行“孝德”情况;纪委、工商、税务、金融、政法等部门负责监督评价市民“诚德”践行情况;环保、国土、民政等部门负责监督评价市民“爱德”践行情况;机关、村庄、企业、学校还成立道德评议委员会,对本单位及成员个人品德情况进行定期评价。
实施道德建设工程给莱州带来什么?
厚德之城人和业兴
德润大地,风行草从。经过5年多持之以恒的探索和实践,莱州逐步打造起一座人和业兴的厚德之城。莱州湾畔、文峰山下,正进入一个道德建设的全面收获季节。
人人想道德,人人行道德。“4+1”道德建设工程涵盖了个人、家庭、单位和社会四个空间,凝聚了全社会不同人群共有的道德力量。激发出的道德力量,如一场润物无声的知时春雨,带给莱州大地一片勃勃生机。
“4+1”道德建设工程实施前后的一组组数据,记录着这场春雨带来的令人欣喜的变化———
来自莱州法院的一组统计显示,2005年全市因家庭赡养问题引发的纠纷诉讼案件占各类民事纠纷案件的9.97%。而今,仅利用村级宣传栏这一舆论阵地和“孝德榜”这一舆论工具,就使莱州全市当年增加赡养费8000多万元,户均提高600多元,家庭赡养纠纷诉讼案件同比下降18.7%。
通过实施“4+1”道德建设工程,莱州已成为生长道德模范的沃土。其中,有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李登海,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刘明君,省级道德模范4人,占烟台市总量的1/3强。
2010年莱州全市“爱心捐助”和慈善捐款总额超过2000万元,连续多年捐款总额居烟台各县市区首位,全市注册志愿者达2万多人。
“心灵工程”开展以来,有效提高了莱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全市的问题少年比例同比下降47%,涌现出了全国自强不息好少年刘京儒、烟台好人李苗苗等一批叫得响的典型。
与此同时,因为“4+1”道德建设工程切中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在提升群众整体素质的同时,也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各级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更加夯实了民意基础。在烟台市组织的群众满意度随机抽样调查中,连续3年位居各县市区前列。
……风正一帆悬。莱州的思想道德建设以“孝、诚、爱、仁”和未成年人“心灵工程”为核心,由小到大,互相衔接,梯次推进,全面覆盖,激发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人们心中共有的至善至美的道德力量,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见效快”,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道德建设工程的实施,直接带来了发展环境的优化,为活力莱州、幸福莱州的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2009年,莱州被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2010年“心灵工程”入选《山东公民道德教育优秀案例》,莱州市被授予首批山东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市;2010年又成功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近年来,莱州的政治、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快速发展。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67.8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64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587元。2011年第一季度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8亿元,同比增长29.5%。
“每一个城市,都会有一个城市的人文特色。我们莱州的城市人文特色,就是厚德。”莱州市长李明认为,一个城市的道德水准,直接关系到这个城市的百年气运,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社会秩序和干群关系,关系到社会是否和谐,人民是否幸福,发展能否又好又快,“莱州的道德建设,一定会常抓不懈、狠抓不懈地坚持下去。我们要让莱州这座千年古邑的道德之根,代代传承下去!”
在丰收的季节里,莱州收获着自然的恩赐,更收获着道德的富足。濡染着道德音符的洗礼,感受着道德力量的脉动,莱州正奏响着道德建设的最强音!
新闻推荐
烟台十大寿星排行榜揭晓, 最长寿老人114岁, 十大寿星莱州老人占五位
本报讯(YMG记者高少帅通讯员段淑芳)昨日,烟台市十大寿星排行榜揭晓。来自芝罘区的杨明运老人以114岁高龄居十大寿星榜首。十大寿星排行榜中,莱州寿星最多,达到...
莱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