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红领巾”:让白发与红领巾一起飘扬
■人物出场
王弄箫,1932年9月出生,1951年走上小学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岗位,1991年从烟台市青少年宫副主任岗位上退休后,又志愿义务担任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先后被授予“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儿童工作者”、“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很难想像,一名老人,退休20年后依然在为红领巾事业忙碌。
5月27日,当YMG记者来到王弄箫家里时,这位曾经的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正在给学生们准备演讲的材料。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少先队工作任重道远,我要在生命短促的晚年继续放光发热,让白发和红领巾一起飘扬。”拿出5000字的《红领巾心向党》的演讲稿,老人认真地告诉记者:“六一节,我还要给孩子们做演讲。”顿了顿,又说:“我心脏的最后一下跳动,也要跳在为少年儿童教育事业的奋斗上……”
这不是老人的豪言壮语,而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实实在在的行动。
1951年,18岁的王弄箫参加工作,成为掖平街小学中队辅导员。从那一天起,她就决心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教育事业。在此后的人生履历中,她刻苦钻研,积极探索少年儿童教育规律,不断改进教学和少先队工作方法,其设计的少先队活动以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新颖、集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而著称,广受欢迎。因为表现突出,王弄箫先后被授予“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全国先进儿童工作者”、“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全国先进儿童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受到全国及省级奖励47次,6次作为先进代表进京开会,得到过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王弄箫说,这些荣誉促使自己不敢停歇脚步,对她而言,最幸福的事就是一生能为孩子们工作。
回忆起五六十年代的少先队工作,王弄箫说,那时候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少先队工作一直开展得红红火火。抗美援朝时,她组织少先队员给“最可爱的人”写信,做手工纪念;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她负责的少先队也有自己的“小五年计划”,种向日葵、蓖麻子,为国家捐款捐物;三年自然灾害时,少先队员们“学延安作风,做红色少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仅创造出了一笔物质财富,更留下了一笔精神财富。“文革”期间,少先队工作被迫停止,但王弄箫也没有离开学生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小学教师。1978年共青团第十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少先队工作振帆起航,步入正轨,当时已经成为烟台青少年宫领导的王弄箫又重新回到少先队工作中来。
王弄箫老人右手不太灵活。那是缘自年轻时的一次少先队活动,当时,为了保护学生,她被一辆自行车撞倒,自己依然坚持把活动进行完,同事劝她好好休息,为此还把她的鞋给藏了起来。然而,她却背着家人找到鞋后继续到学校工作,结果脚上落了疤,右手不久竟无法正常写字。直到现在,王弄箫仍是用食指和中指夹着笔写字,即便这样,她仍写下了十几万字的工作报告、演讲材料和活动方案。在王弄箫家的书柜上,她写的材料都被整整齐齐地摆放着,“我没有电脑,都是用笔写,然后到楼下打印店让别人给我打出来,我手指不好写的字不规范,一般人不太好认,现在写得多了,打印店的人都熟悉我的字了。”王弄箫说。
从1951年参加工作到1991年从市青少年宫副主任岗位上退休后,王弄箫从事了40年的少先队工作。然而,退休后,她没有放下少先队这份她热爱的事业,而是做起了少先队校外辅导员。退休20年来,她的心始终与红领巾紧紧连在一起,倾全力为孩子们奔忙着,先后义务担任了南山路、胜利路、华侨子女等多所小学的志愿者辅导员,为20多所小学的师生讲课,作报告200多场次。协助学校开展了上百项主题教育活动,其中有30多项是她亲自设计和辅导的。直到现在,她还是奔波于多所学校之间,为学校提供每个学期少先队工作计划,参加少先队活动,为学生们讲述老一辈英雄革命家和少先队员的光荣事迹,为此,有两所学校还专门开设了“听王奶奶讲故事”栏目,每月一场,请她到学校里给学生们讲课。
王弄箫老人很俭朴,连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然而,对贫困孩子,她却是无比的“慷慨”。每当看到孩子们有困难时,都会毫不犹豫伸出援助之手,无论是希望工程还是灾区群众,无论是贫困学生还是残疾人士,只要她能帮,她都会去帮。退休20年里,老人的捐款超过5万元。
“我已经老了,但我的心还年轻,我觉得,虽然人可以退休,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能退休,热爱红领巾教育事业的心不能退休,要像蜡烛为人民照明那样,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在向着美好未来前进的征途上,我愿当一块铺路石,当一个人梯,为辅导员老师和孩子们服务,要抓紧生命短促的晚年,为红领巾教育事业、为人民多做点好事。”王弄箫老人说,“有人说,像我这样的志愿者是‘傻
子’,但我想告诉他们,我甘愿做为人民做事、服务的\‘傻子’!帮助孩子们是我最大的快乐!我做这些事情,自己觉得很快乐!”说这话时,虽然有些孱弱的老人,却依然劲头十足。阳光下,她的身影看起来依然是那样的高大。
YMG记者赖皓阳
■延伸阅读
为了红领巾的事业,他们出尽了力,操碎了心,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为了红领巾事业,他们不断追求、探索、开拓、创新,用自己毕生的心血精心培育祖国的花朵———翻开烟台少先队的历史,一个个像王弄箫这样的名字不时闪现:
夏殿臣,原烟台市少先队总辅导员、市青少年宫副主任。在红领巾事业上,他提出了“实际实用,指导实践”的理论研究方针,使全市的少先队理论研究工作走上了正规化轨道,为少年儿童教育理论的学科化建设和少先队工作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
刘法军,龙口诸由观镇教办、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2005年9月退休以后,依然以退休不退岗的精神继续在少先队这片沃土上奉献着,当年即参加了镇关工委的五老宣讲团,用辛勤的双手继续培育着祖国的花朵……
此外,莱阳第一干休所离休干部、全国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全国十佳少先队志愿辅导员吴权生,原莱州市教体局副局长、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郑延和,蓬莱市易三实验小学退休教师、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路胜华等等,无不为了那鲜红的红领巾,甘愿为一只蜡烛,虽成灰泪始干;甘愿为一只火柴,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他们,为少先队工作奉献一生,把余热献给了红领巾教育事业,白发和红领巾一起飘扬是他们的共同追求和信念。
新闻推荐
烟台市举行离退休干部先进事迹报告会营造学习先进氛围本报讯(YMG记者赖皓阳)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由市委组织部、市委...
莱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州市这个家。